(術語)劫末之叁災,有大小二種。見叁災條。
(術語)過住劫,則入壞劫,壞劫有二十增減劫。前十九增減劫,壞有情世間。最後一增減劫。壞器世間。壞此器世間有火災水災風災之叁者。是曰大叁災。此叁災非起于同時,各自輪次而起。以壞世界也。第一火災,七個日輪,同時並出,焚燒此世界,下自無間地獄,上至色界之初禅天者。第二水災,下自無間地獄上至色界之第二禅天,爲水所浸瀾者。第叁風災,下自無間地獄上至色界之第叁禅天,一切物質。爲風飄散者。其次第,先有火災七度。後有一度水災,更有七度火災,複有一度水災。如此每七火有一水,七度水災後,更經七度火災,有一風災,然則叁災爲一周,有八七火災與一七水災與一風災,故總經六十四度之大災。即六十四大劫也(一大劫中有成住壞空之四劫壞劫之終有一度之大災也)。俱舍論十二曰:“初火災興,由七日現。次水災起,由雨霖淫。後風災生,由風相擊。此叁災力,壞器世間。乃至極微,亦無余在。(中略)第二靜慮爲火災頂,此下爲火所焚燒故。第叁靜慮爲水災頂,此下爲水所浸潤故。第四靜慮爲風災頂,此下爲風所飄散故。(中略)先無間起七火災,其次宜應一水災起,此後無間後七火災還有一水,如是乃至滿七水災,複七火災後風災起,如是總有八七火災一七水災一風災起。”
[出法苑珠林] 一火災謂于壞劫時。有七日出現。大地須彌山。漸漸崩壞。四大海水。展轉消盡。大千世界及初禅天。皆悉洞然。無有遺余。是名火災。(梵語須彌。華言妙高。四大海者。即東西南比四海也。)二水災謂初禅天已下七番火災。壞于世間之後。世界複成。又于壞劫之時。漸降大雨。滴如車軸。更兼地下水輪。湧沸上騰。大千世界乃至二禅天水皆彌滿。一切壞滅。如水消鹽。是名水災。叁風災謂二禅天已下七番水災已後。又經七番火災。壞于世間。至世界複成。又于壞劫之時。從下風輪 - 明·一如等 撰
指世界將毀壞時所發生的水災火災風災。世界過了住中劫便入壞中劫,在壞中劫的二十小劫中,前十九小劫,壞有情世間,最後一小劫,壞器世間。火災下自無間地獄,上壞至初禅天,水災下自無間地獄,上壞至二禅天,風災下自無間地獄,上壞至叁禅天,四禅天以上,則無叁災之難。 - 陳義孝編
俱舍論十二卷十六頁雲:論曰:此大叁災,逼有情類,令舍下地,集上天中。初火災興,由七日現。次水災起,由雨霖淫。後風災生,由風相擊。此叁災力,壞器世間,乃至極微,亦無余在。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