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s/a^str!,巴利語satthar。初果以上,乃至諸佛菩薩,堪爲衆生之師範,故稱大師。本事經作叁種大師:(一)如來,如來出現世間,闡揚大法,化諸衆生出離生死,令得無量義利安樂,是爲衆生之師範。(二)阿羅漢,阿羅漢諸漏已盡,梵行具足,出現世間,開示四谛,令衆生脫離生死,皆得無量義利安樂,是爲衆生之師範。(叁)有學弟子,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叁果阿那含,精修梵行,具足多聞,于諸經典,善知法義,出現世間,開示四谛,令諸衆生出離生死,皆得無量義利安樂,是爲衆生之師範。瑜伽師地論卷八十二(大叁○·七五九中):“能善教誡聲聞弟子一切應作不應作事,故名大師;又能化導無量衆生,令苦寂滅,故名大師;又爲摧滅邪穢外道出現世間,故名大師。”
佛遺教經(大一二·一一一○下):“汝等比丘,于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闇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大師。”此蓋以佛所說戒及法爲佛滅後之大師。
又後世我國對人師中之通曉佛教教義且有盛德者,亦常尊爲大師,如攝山大師(僧朗)、智者大師、天臺大師(智顗)、南嶽大師(慧思)、嘉祥大師(吉藏)、賢首大師(法藏),又如近代之太虛大師、印光大師等。[長阿含卷十五究羅檀頭經、大般若經卷四叁四、十誦律卷五十二、大智度論卷二]
(術語)佛之尊號。瑜伽論曰:“能善教誡聲聞弟子,一切應作不應作事故名大師。又能化導無量衆生令苦寂滅故名大師。又爲摧滅邪穢外道世間出世間故名大師。”資持記上一之一曰:“大師者所謂天人之師即十號之一。以道訓人故彰斯目。然以師通凡聖加大簡之,是則叁界獨尊九道依學,唯佛師聖得此嘉號,自余凡鄙安可僭稱。”四教儀集注上曰:“大師者群生模範。”[囗@又](職位)僧史略下曰:“唐懿宗威通十一年十一月左街雲颢賜爲叁慧大師,右街僧徹賜爲淨光大師,可孚賜爲法智大師,重謙賜爲青蓮大師。是其始也。”
道德學問足以爲人師表的人。 - 陳義孝編
瑜伽八十二卷十五頁雲:謂能善教誡聲聞弟子,一切應作不應作事;故名大師。又能化導無量衆生,令苦寂滅;故名大師。又有摧滅邪穢外道,生現世間;故名大師。
二解 瑜伽八十叁卷一頁雲:此中大師,卽是如來。又雲:大師卽是立聖教者。開許製止一切應作不應作故。當知卽是能說者。 - 朱芾煌
領導一方之師,在佛教中專指佛陀。 - 莊春江居士編
道德學問是以做人類模範的人。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