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有之邊際。邊,指偏于一方之極端。計執世間一切諸法,系假衆緣之和合而生,此和合之力能呈現諸法之作用,故稱爲有邊。對此而言,計執諸法既假衆緣之和合而生,故無自性,以其無自性,則諸法之體非爲實有,稱爲無邊。蓋有邊、無邊乃論議有無之理時所用之語彙,散見于諸經論中。例如箭喻經所舉(大一·九一七中):“世間有邊,世間無邊。”若執著有邊、無邊之人,極易落于偏狹不正之見解中,唯有舍棄有無二邊之見解,才能了知中道實相之理。[雜阿含經卷十、入楞伽經卷五、中論卷四、瑜伽師地論卷叁十六、大明叁藏法數卷八]
(術語)有之邊際。論有無之理時之語也。世間一切之事物,必假衆緣之和合而生,和合之力,能呈一個之作用,是名有邊。既假衆緣之和合而生,原無自性,既無自性,則不得謂法體爲有,是名無邊。見叁藏法數八。
偏于有的一邊。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