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南開封市中心。本寺于北齊天保六年(555)始建立,時稱建國寺,至唐睿宗改爲相國寺。
宋至道二年(996)重建,改名大相國寺,成爲當時汴京第一大寺。寺內壁畫與塑像皆出自當代名家手筆。其建築結構之精巧,雖宋代建築大師俞皓,亦不解其中之奧妙。其後,本寺漸成爲萬商雲集之市場,有如北平之天橋、南京之夫子廟、西安之開元寺、臺北龍山寺,熱鬧異常,已非屬寺院性質。[佛祖統紀卷四十叁至卷四十五、釋氏稽古略卷四、大清一統志卷一五○、河南通志卷五十]
(雜名)在河南開封縣治東北。齊天保六年建。初名建國。唐睿宗改爲相國。宋至道二年重建。題寺額曰大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又遼使入觐訖。翌日詣寺燒香。金章宗元世祖明太祖相繼重修。明末爲河水淤沒。清順治時重建。乾隆時重修。賜額古汴名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