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梵壇?梵壇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翻譯名義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梵壇”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梵壇”的解釋

  梵語brahma-dan!d!a,巴利語同。又作梵怛。意譯爲默擯、梵法、梵天法治、梵杖。乃對犯戒之比丘或比丘尼所行之一種治罪法。即不許與犯戒者言語,此系九種治罪法之一。據長阿含卷四遊行經載,佛告阿難,于其涅槃後,若闡怒(巴Channa  ,即車匿)不順威儀、不受教誡,阿難等當共行梵壇罰,並敕諸比丘不得與語,亦勿往返教授從事。闡怒爲六群比丘之一,常行惡事,與衆僧不和合,故爲此而製梵壇法。又維摩經略疏卷一載(大叁八·五六八上):“亦雲彼梵天治罪法,別立一壇,其犯法者令入此壇,諸梵不得共語。”依此,梵壇即爲梵天之治罪法。[增一阿含經卷叁十七、五分律卷叁十、大智度論卷二、梵網經法藏疏卷六、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七](參閱“梵罰”4644)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梵壇”的解釋

  (術語)法藏以爲梵語,譯曰默擯。衆僧不與之交言語也。智者元照以爲漢言,謂梵王于宮前立一壇,天衆不如法者則令立壇上余天不與之往來交語,佛依車匿比丘惡性故,製此法,又名梵天法治。長阿含經四曰:“阿難白佛言:闡拏比丘(即車匿)虜扈自用,佛滅度後,當如之何?佛告阿難:我滅度後,若彼闡拏不順威儀不受教誡,汝等當共行梵壇罰。敕諸比丘不得與語,亦勿往反教授從事。”智度論二曰:“車匿比丘,我涅槃後,如梵天法治。”梵壇者,梵音Brahmada&ndotblw;&ddotblw;a,梵杖及梵法之意,罰之方法如上述,婆羅門之治法應用于佛教之僧伽也。參照默擯條。

【翻譯名義集】對“什麼是梵壇”的解釋

  此雲默擯,梵壇令治惡性車匿。五分雲:梵壇法者,一切七衆,不來往交言。若心調伏,爲說那陀迦旃延經,令離有無,即入初果。文見闡釋迦注。 - 宋·普潤法雲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梵壇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