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法智?法智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法相辭典、曆代名僧辭典、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法智”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法智”的解釋

(一)梵語dharma-jn~a^na。俱舍論卷二十六所列舉十智之一。謂緣欲界之苦、集、滅、道四谛之理,而斷此等欲界煩惱之無漏智,即稱爲法智。乃徹知佛法真理之智慧。(參閱“十智”472)

  (二)(960~1028)即北宋天臺宗高僧四明知禮。知禮一生致力于著述講忏,弘傳法華、金光明等經,主張“妄心觀”,與慈雲遵式並爲宋代天臺宗山家派之代表人物,被後世尊爲天臺宗第十七祖。師曾于真宗天禧四年(1020),蒙賜“法智大師”之號,故後人又稱師爲“四明法智”。[佛祖統紀卷五十](參閱“知禮”3464)

  (叁)北宋曹洞宗僧。陝州(河南陝縣)人,俗姓柏。于西京(河南洛陽)聖果寺出家,初學華嚴,後轉習禅。先後參谒南陽謹、大洪善智等諸師,十年之間無所得。宣和叁年(1121),宏智正覺于大洪山任首座時,師前往歸投之,徹悟得法。曆主常州(江蘇武進)善權寺、秀州(浙江嘉興)金粟寺。其余事迹、生卒年不詳。遺有善權知禅師語要一卷(不全),收于續古尊宿語要卷二。[嘉泰普燈錄卷十叁、五燈會元卷十四、續傳燈錄卷二十四]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法智”的解釋

  (術語)智度論所說十一智之一,觀見欲界苦集滅道四谛法之無漏智也。是初知法,故名法智。又知現在之法,故名現智。大乘義章十五曰:“言法智者,亦名現智。自體名法,初知法故,名爲法智。以知現法,故名現智。”[囗@又](人名)四明山延慶寺知禮,宋太宗賜法智大師之號。見佛祖統紀五十。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法智”的解釋

  智度論所說十一智之一,即觀見欲界苦集滅道四谛法的無漏智。 - 陳義孝編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法智”的解釋

  顯揚二卷十六頁雲:一、法智。謂于共了現見所知諸義境界,無漏之智。
  二解  大毗婆沙論一百六卷四頁雲:問:何故名法智?答:智體是法,故名法智。問:若爾,余智亦體是法;何故不名法智耶?答:雖一切智,體皆是法;而但于一、立法智名。如十八界、十二處、七覺支、六隨念、四念住、四證淨、四無礙解、叁寶、叁歸,皆體是法;而但于一、建立法名。此亦如是。故不應責。複次法智但有一名。謂共名。余智有二名。謂共不共名。爲簡別故,說不共名。
  叁解  集異門論七卷一頁雲:法智雲何?答:緣欲界行諸無漏智,緣欲界行因諸無漏智,緣欲界行滅諸無漏智,緣欲界行能斷道諸無漏智。複次緣法智、及緣法智地諸無漏智,是名法智
  四解  品類足論一卷六頁雲:法智雲何?謂緣欲界系諸行、諸行因、諸行滅、諸行能斷道,諸無漏智。複有緣法智法智地諸無漏智,亦名法智
  五解  發智論八卷四頁雲:雲何法智?答:于欲界諸行、諸行因、諸行滅、諸行能斷道、所有無漏智。又于法智法智地、所有無漏智。是謂法智
  六解  入阿毗達磨論下叁頁雲:于欲界諸行及彼因滅加行無間解脫勝進道,幷法智地中所有無漏智、名法智。無始時來,常懷我執;今創見法,故名法智。 - 朱芾煌

【曆代名僧辭典】對“什麼是法智”的解釋

參見(梁_慧晈)《高僧傳·慧嚴傳》。 - 顧偉康編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法智”的解釋

智度論所說的十一智之一,即觀見欲界苦集滅道四谛法的無漏智。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法智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