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耶,梵名Gaya^ 。又作伽種山、哦耶山、羯阇屍利沙山。意譯象頭山。以山頂似象頭,故有此名。有二處,一在菩提道場附近,一在靈鹫山附近。大唐西域記卷八記載近于菩提道場之伽耶山,謂此山座落于中印度摩竭陀國伽耶城西南,即今之婆羅門優尼(梵Brahma -yoni ),與該城同負盛名。唐時印人俗稱靈山,山頂有石窣堵波,乃阿育王所建。另依俱舍論光記卷十八載,靈鹫山北叁、四裏處有羯阇屍利沙山,提婆達多于此破僧;以“羯阇”與“伽耶”之音相近,故有謬稱伽耶山爲提婆
達多破僧處者。[衆許摩诃帝經卷十、文殊師利問菩提經、佛本行集經卷四十四、四分律卷叁十一]
(地名)新稱羯阇屍利沙山,舊稱伽耶山、伽阇山、伽種山等,譯曰象頭山。有二處,一在靈鹫山附近,一在菩提道場附近,見羯阇屍利沙條。西域記八,記近于菩提道場之伽耶山曰:“城西南五六裏至伽耶山,溪谷杳冥,峰岩危險。印度國俗,稱曰靈山。自昔君王,馭宇承統,化洽遠人,德隆前代。莫不登封而告成功。”Gajas&imacron;rśa。
華譯象頭山,有二處,一在靈鹫山附近,一在菩提道場附近。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