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甘肅省武威縣。姑臧之名或得自姑臧山,或系匈奴所築“蓋藏城”之訛稱。五胡十六國中,前、後、南、北涼均以此地爲都。南北朝時,後魏置武威郡,唐朝平定李軌之後,于其地置涼州,其後陸續爲吐蕃、宋、西夏所據。此地位當東西交通要沖,常有譯經叁藏留住于此。據出叁藏記集卷十四佛陀耶舍傳載,耶舍受鸠摩羅什之教而至姑臧。同書昙無谶傳載,東晉安帝(397~418)時,昙無谶于此地譯出大般涅槃經。另據法經錄卷一、卷五載,昙無谶于此地譯出悲華經、大方等大集經、菩薩戒經等。[梁高僧傳卷二、開元釋教錄卷四、通典卷一七四姑臧條]
(地名)郡府名。在甘肅涼州。梁高僧傳二曰:“乃東適龜玆,頃之複進至姑臧,止于傳舍。”此地原爲當西藏交通之要路,故東西來往之人,多輻辏焉。東晉安帝時,昙無谶叁藏爲河西王大沮渠蒙遜譯出大般涅槃經,即在此地。又見于出叁藏紀,集開元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