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化地部?化地部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化地部”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化地部”的解釋

  梵名Mahi^s/a^saka  ,巴利名Mahim!sa^saka  。音譯爲彌沙塞部。又稱正地部、教地部、大不可棄部。小乘二十部之一。相傳在佛陀入滅後叁百年頃,由上座部系統之說一切有部分出。

  有關此部派名稱,異部宗輪論述記(卍續八叁·二二○上):“此部之主本是國王,王所統攝國界地也,化地上之人庶,故言化地。舍國出家,弘宣佛法,從本爲名,名化地部。真谛法師雲:“正地部本是王師,匡正土境,舍而弘法,故言正地。””

  關于此部之教義,異部宗輪論分爲本宗同義及末宗異義來敘述。其中,本宗同義頗似大衆部,認爲無過去及未來,而有現在與無爲法。並立有擇滅、非擇滅、虛空、不動、善法真如、不善法真如、無記法真如、道支真如、緣起真如等九無爲。主張于見道一時現觀四聖谛之理,並肯定無“中有”,又謂五識有雜染之力。于四沙門果之主張,謂預流果有退,唯阿羅漢果不退。末宗異義則與薩婆多部所說者近似,主張實有過去、未來,亦有“中有”。此外,就解釋“五法定能縛,諸苦從之生,謂無明貪愛,五見及諸業。”一頌,其末宗之執義各異。慈恩及賢首二人將本宗同義攝爲法無去來宗,將末宗異義攝爲法有我無宗。又化地部所持之律,即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叁十卷。[文殊師利問經卷下、佛本行集經卷二、部執異論、出叁藏記集卷叁、玄應音義卷二十四]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化地部”的解釋

  (流派)Mahiś&amacron;saka,小乘二十部之一。佛滅後叁百年由說一切有部而別立者。此部之主,本是國王,爲領有土地之人,故名化地部也。宗輪論述記曰:“此部之主,本是國王,王所統領國界地也。化地上人庶,故言化地。舍國出家,弘宣佛法,從本爲名,名化地部。真谛法師雲:正地部本是王師,匡正本境,舍而弘法,故言正地,亦稍相近。文殊問經言大不可棄(是部主之名),非也。”玄應音義二十叁曰:“化地部,第叁百年中從一切有部出也,梵言磨醯奢娑迦,亦名彌喜舍。娑迦此雲地,亦教地,或言正地,人名也。舊名彌沙塞,訛也。”當部雖爲上座部系統,然其所說頗近大衆部。即稱現在有體,過未無體者,于見道主張以空無我之行相而現觀一時,亦否定無有中有,許五識有雜染之力,立九無爲說,立預流果有退羅漢果無退之說。所謂法無去來宗也。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化地部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