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歡喜地?歡喜地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唯識名詞白話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歡喜地”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歡喜地”的解釋

  梵語pramudita^-bhu^mi。音譯作波牟提陀步弭。十地之初地;即菩薩修行五十二階位中之第四十一位。又作極喜地、初歡喜地。略作初地。菩薩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修行階位,經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初證真如平等聖性,具證二空之理,能成就自利利他之行,心多生歡喜,故稱歡喜地

  據十住毗婆沙論卷二載,菩薩得初地,多有七相,即:(一)能堪忍受,能爲難事,修集無量福德善根,並于無量恒河沙劫往來生死,教化剛強難度之惡衆生,心不退沒。  (二)不好诤訟,菩薩樂于寂滅之道故,而不與人诤競。(叁)心多喜,能令身得柔軟,心得安隱;又能順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大悲。(四)心悅,于轉法輪時,心得踴悅;又心安隱無患。(五)樂于清淨,離諸煩惱垢濁,于一切深經、諸菩薩及其所行一切佛法,皆心信清淨。(六)悲心愍衆生,深切愍念衆生而予其救護。(七)無嗔恚心,菩薩雖結使未斷盡,然嗔恨少而心常樂慈行。又同書載,初地菩薩與初地以前之凡夫,所得歡喜不同,例如初地菩薩念諸佛有無量功德,並確知當來必能成就佛果,故其心多歡喜,凡夫雖勤念諸佛,然不能作“我必當作佛”之念,故其歡喜異于初地菩薩。

  十地經論卷二,謂初地菩薩有九種歡喜(大二六·一叁五下):“是菩薩住菩薩歡喜地中,成就多歡喜:多信敬、多愛念、多慶悅、多調柔、多踴躍、多堪受、多不壞他意、多不惱衆生、多不嗔恨。”[舊華嚴經卷二十叁、菩薩璎珞本業經卷下、十地經論卷一、十住毗婆沙論卷一、瑜伽師地論卷七十八、華嚴經探玄記卷十]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歡喜地”的解釋

  (術語)十地之第一地。菩薩經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初成斷惑證理之一分,大歡喜之位也。自此十地之間,經二大阿僧祇劫而成佛。新譯仁王經下曰:“初證平等性,而生諸佛家,由初得覺悟,名爲歡喜地。”觀經天臺疏曰:“歡喜地者,初證聖處,多生歡喜也。”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歡喜地”的解釋

  十地之第一地。見菩薩十地條。 - 陳義孝編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歡喜地”的解釋

又名極喜地,修唯識行,于第四修習位中十地的第一位。此位菩薩,初發真無漏,舍無始以來異生性,得聖性,具證人法二空之理,能利益自他,故生大歡喜,如《解深密經》雲:“成就大義得未曾得出世間心,生大歡喜,是故最初名極喜地。”唐代遁倫撰著《瑜伽論記》,有雲:“成就大義者,即是成就自利利他,名成大義。得未曾得出世間心者,初得無分別智,乃生歡喜。”參閱“十地”條。 - 于淩波居士著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歡喜地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