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prajn~a^-s/iks!a^,巴利語 pan~n~a^-sikkha^。爲獲得聖果而須勤修的叁學之一。又作增慧學、增上慧學。謂能斷除煩惱,顯發本性,稱爲慧學。蓋觀達真理爲慧,進習爲學。斷惑證理,乃慧之作用,爲發此慧而進修,故稱慧學。叁藏中之阿毗達磨藏,即爲诠顯此慧學之法藏。此外,雜阿含經卷二十九、摩诃僧祇律卷二、集異門足論卷五等謂修學苦、集、滅、道四谛爲慧學。[對法論卷十一、大乘義章卷十](參閱“叁學”683)
(術語)叁學之一,觀達真理爲慧,進習爲學。斷惑證理,慧之作用也,爲發此慧而進修,謂之慧學。對配于叁藏,則爲阿毗達磨藏之所诠。阿毗達磨藏者,诠顯此慧學之法藏也。大乘義章十曰:“觀達稱慧,進習爲學。”對法論十一曰:“開示慧學是阿毗達磨。”
叁學之一。 - 陳義孝編
慧者,分別事理,決定斷疑之作用,又通達事理之作用也。又爲智與慧之通名,但二者相對。達有爲之事相曰智,達無爲之空理曰慧耳。名慧學者,觀達真理爲慧,進習爲學。斷惑證理,是慧之作用。爲發此慧而進修,是曰慧學。叁藏中之阿毗達摩藏,爲顯慧學之法藏也。慧分聲聞慧、緣覺慧,下分述之。 - 明·楊卓
爲獲得聖果而須勤修的叁學之一,又作增上慧學。謂能斷除煩惱,顯發本性,稱爲慧學。因爲觀達真理爲慧,進習爲學。斷惑證理,乃慧之作用,爲發此慧而進修,故稱慧學。參閱“叁學”條。 - 于淩波居士著
慧即智能,論藏之所诠,能使人們發現真理而斷愚癡。
修此叁學,可以由戒得定,由定發慧,最終獲得無漏道果,故又名叁無漏學。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