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教寺。“禅院”、“律院”之對稱。即天臺、華嚴、法相、淨土等寺院之通稱。中唐以後,隨著禅宗之勃興,不分教、律,概稱禅院,至宋代,天臺等諸宗亦興盛,故有教院之設,以舉禅、教並立之實。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敕以四明延慶院永爲十方傳教住持,此系教院之濫觞。元祐五年(1090),敕令上天竺禅寺改爲教寺,此爲教寺之權輿。此外,紹興十四年(1144),敕改延慶院爲寺。寶慶二年(1226)改天申萬壽圓覺禅寺爲天臺教寺。凡此,均是例證。至元代,禅、教、律,各固守其宗。明洪武十五年(1382),將天下佛寺分爲禅、講、教叁種,其中,講寺者,乃講明諸經旨義之處;教寺者,演音利濟之法,以訓世人之處;此二寺,即昔所謂之教院、教寺。日本中世以後,亦模仿此風,遂有教、禅、律叁院之別。[佛祖曆代通載卷二十八、四明教行錄卷一]
(雜名)又雲教寺。對于禅院或律院而言,即天臺華嚴法相淨土等寺院之通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