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淨土變、淨土圖。俗稱淨土曼荼羅。指描繪淨土佛菩薩、聖衆及種種莊嚴施設等,以呈現淨土景象之圖像或雕刻。與“地獄變相”相對。變有二義,即:(一)動之義,圖畫不動而畫極樂種種動相,故稱變相。(二)變相之義,繪淨土種種之相而令變現。淨土變相系由于淨土信仰之流行而産生,隨著藥師、觀音、彌勒等信仰之盛行,亦出現不少種類之淨土變。變相種類可分爲:(一)盧舍那淨土變,即以盧舍那佛爲中心之蓮華藏世界。(二)靈山淨土變,乃釋尊于靈鹫山(耆阇崛山)之法華說法圖。(叁)藥師淨土變,系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描繪。(四)彌勒淨土變,描繪即將成佛之補處菩薩之兜率天宮。此外尚有觀世音之補陀落淨土變,而流傳最盛之淨土變相爲阿彌陀佛之西方淨土變。
我國從隋唐時即甚爲盛行,傳說唐代善導嘗自繪西方變相叁百鋪。今敦煌出土之遺品有二十余種。又于中亞地方發現淨土變相之斷片,故淨土變相亦存在該地。于日本,一般所謂之淨土叁曼荼羅即指當麻曼荼羅、智光曼荼羅、清海曼荼羅等。[樂邦文類卷二、曆代名畫記卷叁]
(術語)變者動也,圖畫不動,而畫極樂種種之動相,故雲變相。或曰變者變現之義,圖淨土種種之相而令變現,故名變相。樂邦文類曰:“李翰林白。金銀泥畫淨土變相贊曰:圖金創端,繪銀設像。八法功德,波動青蓮之池。七寶香華,光映黃金之地。清風所拂,如生五音。百千妙樂,鹹說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