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Kus/inagara ,巴利名Kusina^ra 。中印度之都城或國名,乃佛陀入滅之地。又作拘屍那伽羅、拘夷那竭、俱屍那、拘屍那、瞿師羅、劬師羅、拘屍城。意爲吉祥草之都城。古稱拘舍婆提。意譯上茅城、香茅城、茅宮城、少茅城、耎草城、茅城、草城、角城。此城位于佛世時十六大國中之末羅國(梵Malla ),系末羅種族之領土。
據高僧法顯傳載,自佛生處之迦毗羅城東行五由延,入藍莫國,自此東行七由延而至灰炭塔,更東行十二由延至拘夷那竭城。城北希連河邊之雙樹間,即佛陀涅槃處。又據大唐西域記卷六載,此城周圍十余裏,城郭頹毀,邑裏蕭條,居人稀曠。城東北有無憂王(阿育王)所建之佛塔,西岸建有大磚精舍,內有如來涅槃像。
拘屍那揭羅附近尚有准陀之故宅,如來修菩薩行時之救火處、救鹿處、賢善得道處、金剛力士躄地放杵處,及諸天停金棺七日供養處、佛母哭佛處、佛陀荼毗處、八王分佛舍利處等遺址。此外,據新羅慧超之往五天竺國傳載,常有禅師灑掃佛塔,每年八月八日僧尼道俗皆詣該處,大設供養,爲印度八大靈處之一。我國法顯、玄奘西遊時,皆嘗至其地巡禮聖迹。其後,回教徒入侵及印度教複興,佛教遂漸趨式微。
關于拘屍那揭羅之現今位置,有多種異說:(一)英國考古學者康林罕(A.Cunningham)、印度學學者威爾森(Wilson)等,以薩漢喀特(Sahankat)古址爲灰炭塔之遺址,距此東北約五十公裏之迦斯阿(Kasia),即拘屍那揭羅故地。(二)英國印度學學者史密斯(V.A. Smith)、學者穆卡基(Mukherji)等,于藍毗尼園被發現後,重新定佛涅槃處,以尼泊爾塔萊(Tarai)地方之森林爲拘屍那揭羅舊址。
然于迦斯阿之西南方發現一堂宇,稱爲涅槃堂,堂中供奉巨大之佛陀涅槃像,其上之銘文刻于五世紀時。又于涅槃堂附近發現古泥印、銅板等,泥印上刻有“大涅槃寺”等字。故一般多主張迦斯阿爲拘屍那揭羅故地。[雜阿含經卷二十叁、長阿含卷二遊行經、佛所行贊卷五、北本涅槃經卷二十九、八大靈塔名號經、大智度論卷二、島史第五章、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釋迦方志卷下、玄應音義卷二十一、印度佛迹實寫解說、A. Cunningham: The Ancient Geography of India; V.A. Smith: Early Historyof India]
(地名)城名。拘屍那之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