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殼漏子、可漏。(一)即古代禅林之信封或書信袋。可漏,原指殼漏、卵殼,謂書狀或書信封入筒中,如蟲等之容身殼內。敕修百丈清規卷二、卷叁之迎待尊宿、山門請新命齋、遺書、訃告、新首座特爲後堂大衆茶等各條之式狀皆采用此一名詞,後世遂用于祭文、疏文、勸請文等。其格式如下:
[禅林象器箋卷十五文疏門]
(二)指人之肉體。含輕蔑之意。洞山禅師語錄(大四七·五一五上):“師問僧:“離殼漏子,向甚麼處與吾相見?””
(物史)又單雲可漏。封筒也。可漏爲殼漏,即卵殼。謂書狀封入筒中,如蟲等容身殼內也。百丈清規第二並第叁記于諸式狀用之。後世遂用于祭文疏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