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agha-sa^man=taka。意謂接鄰阿伽之色。。又作鄰礙色、鄰阿迦色。俱舍論卷一(大二九·六下):“傳說竅隙即是明闇,非離明闇,竅隙可取,故說空界,明闇爲體;應知此體不離晝夜,即此說名鄰阿伽色。傳說阿伽謂積集色,極能爲礙,故名阿伽;此空界色,與彼相鄰,是故說名鄰阿伽色。有說阿伽即空界色,此中無礙,故名阿伽;即阿伽色,余礙相鄰,是故說名鄰阿伽色。”
上引之中,共揭出叁種說法,叁說皆以鄰阿伽色爲虛空界之色,然所含意義各異。(一)第一說,認爲鄰阿伽即指以明、闇爲其體之空隙,而空隙即是空界,故鄰阿伽色即爲空界之色。(二)第二說,梵語之 agha(阿伽)爲積集、障礙之義,指積集有形而粗雜之物質(色法),既會受其他物質所障礙,亦會對其他物質構成障礙。准此,則虛空界之色即與此種具有障礙性之物質(阿伽)相鄰接,故稱鄰阿伽色,意指“鄰于阿伽之色”。(叁)第叁說,以 agha 爲無礙之義,指無形而微細的虛空界之色,此虛空界之色與其他具有障礙性之物質相緊鄰,故稱爲鄰阿伽色,意指“鄰近有礙物質之阿伽色”。
此種虛空界之色,在漢文佛典中常譯爲鄰阿伽色,或直譯爲空界色,而未界定其義爲叁說中之任何一說,故後之論疏及音義書言及鄰阿伽色或空界色時,必廣作注解;而西藏譯之俱舍論則譯之爲 thogs-medn~e-h!kh=or(鄰無礙),即是采用第叁說。[俱舍釋論卷一、俱舍論光記卷一、俱舍論寶疏卷一下、玄應音義卷二十四](參閱“阿伽色”3616)
(術語)見阿迦色條附錄。
如空界中說。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