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六境?六境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唯識名詞白話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六境”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六境”的解釋

  梵語s!ad!  vis!aya^h!。指六根所取之六種對境,亦爲六識所感覺認識之六種境界。即色、聲、香、味、觸、法。此六境猶如塵埃能汙染人之情識,故稱六塵。能引人迷妄,又稱六妄;能令善衰滅,又稱六衰;或因其能劫持一切善法,故又稱六賊。

  依俱舍論卷一載,色境有青、黃、赤、白、雲、煙、塵、霧、影、光、明、闇等十二顯色,與長、短、方、圓、高、下、正、不正等八種形色。聲境有由生物身體所發出,以及由物質所發出者;各有表示事物之理之言語與聲音,如拍手、哭聲、管弦音、雷鳴等非言語之聲;複有快聲與慢聲之分,計有八種。香境有如沈香之好香,如蔥、韭之惡香,亦有適中之香,以及強烈之香等四種。味境有苦、酢、堿、辛、甘、淡六種。觸境有堅、濕、軟、動四大,加滑、澀、重、輕、冷、饑、渴則爲十一種。法境則廣含一切法,狹義則指除五境以外之一切,即指意根、意識對六境全體之作用;或特指意根、意識所作用之對象,稱爲法境,在十二處之中,則稱法處。有部認爲法境包含無表色、心所、不相應行、無爲等。此外,瑜伽行派之唯識學說,主張識外無境之說,而認爲六境均屬一心之變現。[顯識論、俱舍論卷二、阿毗昙甘露味論卷上、順正理論卷六]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六境”的解釋

  (名數)謂色聲香味觸法之六法,爲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對之境界,故名六境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六境”的解釋

  又名六塵,即色、聲、香、味、觸、法。因此六法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對之境,故名六境。 - 陳義孝編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六境”的解釋

指六根所取的六種對境,亦爲六識所感覺認識的六種境界。即色、聲、香、味、觸、法。此六境猶如塵埃能汙染人之情識,故稱六塵。此六境即:一、色境:是眼根所對之境,爲眼識所緣的對象。有顯色、形色、表色叁種色。二、聲境:是耳根所對之境,爲耳識所緣的對象。有執受大種因聲,非執受大種因聲,俱大種因聲。叁、香境:是鼻根所對之境,爲鼻識所緣的對象。有好香、惡香、平等香。四、味境:是舌根所對之境,爲舌識所緣的對象。有苦、酸、辛、甘、堿、淡六種。五、觸境:觸境是身根所對之境,爲身識所緣的對象。有地、水、火風四者是能造之觸,其所造的假觸,有輕、軟、滑、澀、冷、渴、飽、饑等多種。六、法境:五根五境之外,還有“無表色”,此又名法塵,這不是眼、耳、鼻、舌、身五根所對、五識所取的境界,而是意根所對,爲意識所緣的對象,及自識所變,有可緣義之色。此又名法處所攝色,此是假境,略爲叁種,一者可見有對,如顯色等;二者不可見有對,如眼根等,叁者不可見無對,約指意業而言。見《俱舍論》卷二所載。 - 于淩波居士著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六境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