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戒律之五種過失。即自害、爲智者所诃斥、惡名流布、臨終生悔、死墮惡趣。[四分律卷五十九](參閱“破戒”4233)
(名數)破戒律者之過也。四分律所說。五過者自害,爲智所诃,惡名流布,臨終生悔,死墮惡趣是也。
(名數)一害自身。二爲智者所呵。叁惡名流布。四臨終後悔。五死而墮于惡道。見四分律五十九,叁藏法數二十叁。
[出四分律] 一自害毀戒之人。身口意業悉皆不淨。常受貧窮。福不歸身。善神遠離。是名自害。二爲智所诃謂毀戒之人。諸善比丘皆悉诃責而常畏避。如惡死屍。是名爲智所诃。(梵語比丘。華言乞士。)叁惡名流布謂毀戒之人。叁業不淨。與不善人共住。善人亦不喜見。不善之名。聞于遠近。是名惡名流布。(叁業者。身業。口業。意業也。)四臨終生悔謂毀戒之人。老死臨期。惡境現前。追悔無及。是名臨終生悔。五死墮惡道謂毀戒之人。既絕梵行。全無善因。福盡苦至。即隨惡趣。是名死墮惡 - 明·一如等 撰
破壞佛所製的戒律的人有五種的罪過,即自害、爲智所呵、惡名流布、臨終生悔、死墮惡趣。 - 陳義孝編
破壞佛製戒律的人有五種罪過。即自害、爲智所呵、惡名流布、臨終生悔、死墮惡趣。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