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七覺支?七覺支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英漢對照詞典、法相辭典、佛學次第統編、阿含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七覺支”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七覺支”的解釋

  梵語saptabodhyan%ga^ni。又稱七等覺支、七遍覺支、七菩提分、七菩提分寶、七覺分、七覺意、七覺志、七覺支法、七覺意法,略稱七覺。乃叁十七道品中第六品之行法。覺,意謂菩提智慧;以七種法能助菩提智慧開展,故稱覺支。七者即:(一)念覺支,心中明白,常念于禅定與智慧。(二)擇法覺支,依智慧能選擇真法,舍棄虛僞法。(叁)精進覺支,精勵于正法而不懈。(四)喜覺支,得正法而喜悅。  (五)輕安覺支,又作猗覺支,指身心輕快安穩。(六)定覺支,入禅定而心不散亂。  (七)舍覺支,心無偏頗,不執著而保持平衡。[雜阿含經卷二十六、大毗婆沙論卷九十六、大乘義章卷十六末]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七覺支”的解釋

  (名數)見七覺分條。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七覺支”的解釋

  (術語)覺法有七種,故雲七覺支。即七菩提分也。

【英漢對照詞典】對“什麼是七覺支”的解釋

bojjhanga  ==  七覺支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七覺支”的解釋

  瑜伽二十九卷十一頁雲:此複雲何?謂七覺支,諸已證入正性離生補特伽羅,如實覺慧,用此爲支,故名覺支。卽此七種如實覺支,叁品所攝。謂叁覺支,奢摩他品攝,叁覺支,毗缽舍那品攝;一覺支,通二品攝。是故說名七種覺支。謂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此叁觀品所攝。安覺支、定覺支、舍覺支,此叁止品所攝。念覺支一種,俱品所攝。說名遍行。
  二解:辯中邊論中卷十四頁雲:已說修五力;當說修覺支。雲何安立?頌曰:
  覺支略有五 謂所依自性
  出離並利益 及叁無染支
  論曰:此支助覺,故名覺支,由此覺支位,在見道。廣有七種,略爲五支。一、覺所依支。謂念。二、覺自性支。謂擇法。叁、覺出離支。謂精進。四、覺利益支。謂喜。五、覺無染支。此複叁種。謂安、定、舍。何故複說無染爲叁?頌曰:
  由因緣所依 自性義差別
  故輕安定舍 說爲無染支
論曰:輕安卽是無染因緣。麁重爲因生諸雜染。輕安是彼近對治故。所依謂定。自性卽舍故。此無染。義別有叁。
  叁解:雜集論十卷七頁雲:七覺支所緣境者:謂四聖谛如實性。如實性者:卽是勝義。清淨所緣故。覺支自體者:謂念擇法精進喜安定舍。如是七法,是覺支自體。念者:是所依支。由系念故;令諸善法、皆不忘失。擇法者:是自體支。是覺自相故。精進者,是出離支。由此勢力,能到所到故。喜者:是利益支由此勢力,身調適故。安定舍者:是不染汙支。由此不染汙故,依此不染汙。故體是不染汙故。如其次第。由安故不染汙。由此能除麁重過故。依定故不染汙。依止于定,得轉依故。舍是不染汙體。永除貪憂,不染汙位爲自性故。覺支助伴者:謂彼相應心心法等。覺支修習者:謂依止遠離,依止無欲,依止寂滅,回向棄舍,修念覺支。如念覺支,乃至舍覺支,亦爾。如是四句,隨其次第,顯示緣四谛境修習覺支。所以者何?若緣苦體爲惱苦時;于苦境界,必求遠離。故名依止遠離。若緣愛相苦集爲苦集時,于此境界,必求離欲故。名依止離欲。若緣苦滅爲苦滅時,于此境界,必求作證故。名依止寂滅。棄舍者:謂趣苦滅行。由此勢力,棄舍苦故。是故若緣此境時,于此境界,必求修習。故名回向棄舍。覺支修果者:謂見道所斷煩惱永斷。由七覺支,是見道自體故。
  四解:大毗婆沙論一百四十一卷九頁雲:七覺支者:一、念覺支,二、擇法覺支,叁、精進覺支,四、喜覺支,五、輕安覺支,六、定覺支,七、舍覺支。擇法、卽慧。喜、卽喜根。舍、謂行舍。余四如名,卽心所中各一爲性。已說自性;當說所以。問:何故此七,名覺支耶?答:覺、謂究竟覺,卽盡無生智。或如實覺,卽無漏慧。七爲彼分,故名爲支。擇法、亦覺亦支。余六、是支,非覺。此七廣辯,如余處說。
  五解:法蘊足論七卷十一頁雲:此覺支言,顯七覺支。何等爲七?謂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舍覺支。如是覺支,漸次而起,漸次而得,修令圓滿。時彼苾刍複白佛言:雲何覺支,漸次而起,漸次而得,修令圓滿?佛告苾刍:若有于身,住循身觀;安住正念,遠離愚癡;爾時便起念覺支。得念覺支,修令圓滿。彼由此念,于法簡擇,極簡擇,遍尋思,遍伺察,審谛伺察;爾時便起擇法覺支。得擇法覺支,修令圓滿。彼由擇法,發勤精進;心不下劣。爾時便起精進覺支。得精進覺支,修令圓滿。彼由精進,發生勝喜,遠離愛味;爾時便起喜覺支。得喜覺支,修令圓滿。彼由此喜,身心輕安,遠離麁重;爾時便起輕安覺支。得輕安覺支,修令圓滿。彼由輕安,便受快樂。樂故心定。爾時便起定覺支。得定覺支,修令圓滿。彼由心定,能滅貪憂,住增上舍;爾時便起舍覺支。得舍覺支,修令圓滿。于受心法,住循受心法觀;廣說亦爾。如是覺支,漸次而起,漸次而得,修令圓滿。如彼七卷十二頁至八卷四頁廣釋。 - 朱芾煌

【佛學次第統編】對“什麼是七覺支”的解釋

  七支覺者,又謂之七覺分、七菩提分。法界次第雲:“七覺分:覺、即覺了,謂覺了所修之法,是真是僞也。”分即支分,謂此七種法,各有支派分齊,不相雜亂,故名七覺分,亦名七覺支。擇進喜叁覺分屬慧,除舍定叁覺分屬定,念覺分兼屬定慧。故摩诃止觀雲:“修此七覺,即得入道是也。”
  一、擇  擇法覺分,以智慧簡擇法之真僞也。又擇謂揀擇,謂用智慧觀察諸法之時,善能擇別真僞,而不謬取虛僞之法,故名擇法覺分。
  二、進  精進覺分,以勇猛之心,離邪行而行真法也。又不雜名精,無間名進,謂修諸道法之時,善能覺了,不行無益苦行,而于真正法中,常能用心專一,無有間歇,故名精進覺分。
  叁、喜  喜覺分,心得善法而生歡喜也。又喜即歡喜,謂心契真法,得歡喜時,善能覺了,此喜不從顛倒而生,住真法喜,故名喜覺分。
  四、除  除覺分,亦名輕安覺支。斷除身心粗重,而身心輕利安適也。又除即斷除,謂斷除諸見煩惱之時,善能覺了,除去虛僞之法,增長真正善根,故名除覺分。
  五、舍  舍覺分,又名行舍覺支。舍諸謬妄一切之法,皆平心坦懷,更不追憶也。此行蘊所攝舍之心所,故雲行舍。又舍即舍離,謂舍離所見念著之境,善能覺了,虛僞不實,永不追憶,故名舍覺分。
  六、定  定覺分,心住一境而不散亂也。又定即禅定,謂發禅定之時,善能覺了諸禅,不生煩惱妄想,是名定覺分。
  七、念  念覺分,常明記定慧而不忘,使定慧均等。又念即思念,謂修諸道法之時,善能覺了,常使定慧均平。若心昏沈之時,常念用擇法、精進、喜、叁覺分,觀察諸法,令不昏沈。若心浮動之時,當念用除覺分,除身口之過非;用舍覺分,舍于觀智;用定覺分,入正禅定,攝其散心,令不浮動,是名念覺分。
  總之于此七法,行者之心浮動時,用除、舍、定之叁覺支而攝之。若心沈沒時,則用擇法、精進、喜之叁覺支起之。念覺支常念定慧,不可廢退。以此七事,得證無學果。 - 明·楊卓

【阿含辭典】對“什麼是七覺支”的解釋

擇法覺支(抉擇諸法)、精進覺支(即「活力覺支」,專向一意的活力)、喜覺支(踴躍)、輕安覺支(即「甯靜覺支」)、舍覺支(即「平靜覺支」,又譯爲「護意覺」)、定覺支(即「叁摩地」)、念覺支(專注清楚),另作「七菩提分、七菩提分法、七覺意、七覺分、七道品法」。 - 莊春江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七覺支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