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七因明?七因明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唯識名詞白話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七因明”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七因明”的解釋

  因明用語。印度古因明論師彌勒所立,爲有關論議要件之七種規定。即論體性、論處所、論所依、論莊嚴、論墮負、論出離、論多所作法等七種。(一)論體性(梵va^da  ):議論之題目有六種性質:(1)言論,(2)尚論,(3)诤論,(4)毀謗論,(5)順正論,(6)教導論。(二)論處所(梵va^da^dhis!t!ha^na  ):議論之場所。有六:(1)國王之前,(2)執理者之前,(3)大衆之中,(4)賢哲之前,(5)善解法義之沙門、婆羅門前,(6)樂法義者之前。(叁)論依所(梵va^da^dhikaran!a  ):立論之依據,有所成立之義及能成立之法,略稱所立能立。前者有二:(1)自性,(2)差別。後者有八:(1)立宗(命題)(2)  辯因(理由),(3)引喻(比喻),(4)同類,(5)異類,(6)現量,(7)比量,(8)正教量。(四)論莊嚴(梵va^da^lam!ka^ra  ):議論之態度及言詞之修飾。有五:(1)善自他宗,(2)言具圓滿,(3)無畏,(4)敦肅,(5)應供。(五)論墮負(梵va^danigraha  ):議論敗北的原因。有叁:(1)舍言者,舍一己之立論。(2)言屈者,屈伏于他論。(3)言過者,言論訛誤或義理欠通。(六)論出離(梵va^danih!saran!a  ):預先觀察立論能否成立,務期出離于不成功。有叁:(1)觀察得失,(2)觀察時衆,(3)察善巧與否。(七)論多所作法(梵va^debahukara^  dharma^  ):于所議論時所具有之信心。有叁:(1)善自他宗,即于一切法能起議論。(2)勇猛無畏,即處一切衆能起議論。(3)辯才不竭,即隨所問難,自在酬答。[瑜伽師地論卷十五、顯揚聖教論卷十一、雜集論卷十六](參閱“因明”2276)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七因明”的解釋

這是因明學用語,印度古因明論師彌勒所立,爲有關論議要件的七種規定。即論體性、論處所、論所依、論莊嚴、論墮負、論出離、論多所作法等七種。見《瑜伽師地論》卷十五。 - 于淩波居士著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七因明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