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權實?權實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中都找到了“什麼是權實”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權實”的解釋

  權,權謀、權宜之義,指爲一時之需所設之方便;實,真實不虛之義,系指永久不變之究極真實。權,又作善權、權方便、善權方便、假、權假;實,又作真、真實。兩者合稱權實、真假等。權教與實教、權智與實智、權因與實因、權果與實果、權人與實人、權化與實化等爲對稱用語。實教,乃據實述出佛陀自內證之法,系爲究極根本之教;權教,乃爲導人入于實教所設之方便教法,至實教境地後則當廢權教。實智,又作真實智、如實智,乃如實明白之智;權智,又作方便智,爲導度他人而起之智慧。實因,指圓頓之行;權因,指藏、通、別叁教之行。實果,指叁德秘藏之大涅槃;權果,指丈六金身等化現。實人,即實在之人;權人,即權化之人,乃佛菩薩等爲引導衆生,而假現人或天之相貌。實化,即佛開叁乘而歸一乘之教化;權化,即佛分一乘而說叁乘之教化。

  天臺宗認爲法華經所說之圓教爲實教,其余諸經所說之藏、通、別叁教均屬權教,故稱叁權一實。其關系若以蓮華叁喻來表示,即:爲實施權(爲蓮故華)、開權顯實(華開蓮現)、廢權立實(華落蓮成)。其中唯法華經能明權之爲權之理,而彰顯真實究竟。就佛證悟之本體而言,權、實二教均爲平等,稱爲權實同體。就佛教化衆生之作用言,權、實二教所說之修行方法與覺悟之程度有所差異,故謂權實異體。

  法華文句卷叁上載,所有事物存在狀態可以權實四句表示,即:一切法皆權、一切法皆實、一切法亦權亦實、一切法非權非實。又法華玄義卷七之十不二門中,立有權實不二門,謂自人之立場而言,菩薩乃至地獄等九界爲權,而佛界爲實,稱爲九權一實;自教之立場而言,雖有“叁權一實”之區分,然當觀權實爲圓融無差別。

  法華文句卷叁下舉十種相對事物以表示權實,稱爲十雙權實。即:(1)事理,由衆生本具之真如無相平等之理(實),能産生心意識等各種差別現象之事(權)。(2)理教,綜合事理而用言語來表現之理(實),能立其理而說明之教(權)。(3)教行,由其教理(實),産生實踐之行(權)。(4)縛脫,由行而分爲受迷妄束縛之縛(權),與脫離迷妄之脫(實)。(5)因果,隨順真理之脫爲趣入菩提之因(權),因此能得開悟之果(實)。(6)體用,由其果遂有真如之本體(實),以及真如之作用,即能顯現教化衆生之用(權)。(7)漸頓,依教化之作用,有逐次引導衆生之漸(權)與立即令衆生開悟之頓(實)。(8)開合,漸是由頓開展出之差別教法(權),終遂與頓合一(實)。(9)通別,依開合之差別,所得教法之利益有普通(權)與特別(實)。(10)悉檀,因利益有差別,則分爲四種悉檀。前叁者屬世間門(權),後一屬出世間門(實)。

  藏、通、別、圓四教各具足上列之十雙,共有四十種權實。要約而言,可歸納爲自行、化他、自他叁種權實。自行權實,爲自內證之法,有權有實。化他權實,爲教化、教導衆生之方法,有權實之區別。自他權實,謂自證與化導兩法並用。[正法華經卷一、法華玄論卷四、摩诃止觀卷叁下、止觀輔行傳弘決卷叁之四、四教義卷十二、出叁藏記集卷八](參閱“五時八教”1132、“開會”5310)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權實”的解釋

  (術語)適于一時機宜之法名爲權,究竟不變之法名爲實。止觀叁下曰:“權謂權謀,暫用還廢,實謂實錄,究竟旨歸。”權實之判,雖涉于諸法,通于諸宗,而獨天臺于其本經方便品之方便名下,立權實之四句,十雙之權實,叁種之權實,以極精微。其中就諸法之事理與如來之智及所說之教法而定權實,最爲樞要。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權實”的解釋

  適宜于一時的教法叫做權,究竟而不變的教法叫做實。 - 陳義孝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權實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