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叁藏?叁藏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佛學常見辭彙、法門名義集、法相辭典、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叁藏”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叁藏”的解釋

  梵語tri^n!i  pit!aka^ni,巴利語  ti^n!i  pit!aka^ni。又作叁法藏。藏,梵語pit!aka,意謂容器、谷倉、籠等。(一)指經藏、律藏、論藏。系印度佛教聖典之叁種分類。據大乘莊嚴經論卷四述求品載,藏,“攝”之義,即總攝一切所應知之意。若依覺音之說,則藏爲“谙記”之義,即以谙誦之法而師徒口傳。另據文殊支利普超叁昧經卷中載,藏爲“器”之義,即容受所應知之一切教法之意。大衆部與其他部派在叁藏之外另加雜藏(本生因緣等),犢子部另加咒藏(真言、陀羅尼)而成立四藏。法藏部另加咒藏與菩薩藏,大衆部之一說部另加雜集藏與禁咒藏,成實論加上雜藏與菩薩藏,六波羅蜜經加上般若波羅蜜多藏與陀羅尼藏,五者合稱五藏。此外,經藏與律藏二者,或聲聞藏與菩薩藏兩者,並稱爲二藏。

  (一)經藏(梵su^tra^nta  -pit!aka  ,巴sutta-pit!aka  ),音譯素怛纜藏、修多羅藏,意譯契經藏。佛所說之經典,上契諸佛之理,下契衆生之機;有關佛陀教說之要義,皆屬于經部類。(二)律藏(梵vinaya  -pit!aka  ,巴同),音譯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譯調伏藏。佛所製定之律儀,能治衆生之惡,調伏衆生之心性;有關佛所製定教團之生活規則,皆屬于律部類。(叁)論藏(梵abhidharma  -pit!aka  ,巴abhidhamma-pit!aka  ),音譯阿毗達磨藏、阿毗昙藏,意譯作對法藏。對佛典經義加以論議,化精簡爲詳明,以決擇諸法性相;爲佛陀教說之進一步發展,而後人以殊勝之智慧加以組織化、體系化的論議解釋。論藏又稱論部,與摩呾理迦(或摩得勒伽,梵ma^tr!ka^  ,巴ma^tika^  ,意譯作本母、論母)、優波提舍(梵upades/a  ,巴upadesa  ,意譯作論議)具有密切之關系。

  據大毗婆沙論卷一載,叁藏之所顯與等流等各異,經藏乃次第之所顯,律藏爲緣起之所顯,論藏爲性相之所顯;經藏爲力之等流,律藏爲大悲之等流,論藏爲無畏之等流;經藏系種種雜說,律藏系講說諸學處,論藏則分別諸法之自相與共相。

  大乘莊嚴經論卷四亦舉出設立叁藏之九種原因,即:(一)爲對治疑惑,故設立修多羅。(二)爲對治受用之二邊,即令遠離樂行之邊、苦行之邊,故設立毗尼。(叁)爲對治自心之見取,故設立阿毗昙。(四)爲說叁學,故設立修多羅。(五)爲成就戒學、心學,故設立毗尼。(六)爲成就慧學,故設立阿毗昙。(七)爲講說法及義,故設立修多羅。(八)爲成就法及義,故設立毗尼。(九)爲通達法及義,故設立阿毗昙。

  釋氏要覽卷中亦援引阿毗達磨集論之說,謂經藏乃用以對治疑煩惱,律藏對治受用二邊之隨煩惱,論藏對治自見取執之隨煩惱。此外,西藏喇嘛教以叁藏配于叁毒,而謂律藏可斷除貪欲,經藏可斷除嗔恙,論藏可斷除愚癡。

  有關叁藏之次第,迄無定論,或謂若就叁藏結集之先後而言,則其次第爲經、律、論;若就行修之順序而言,則爲律、經、論。

  若將此叁藏配于叁學,則經相當于定學、律相當于戒學、論相當于慧學。同時,經亦包含戒、定、慧叁學,律包含戒、定二學,論唯包含慧學。其他尚有由各方面立叁藏之別者。原來叁藏系指原始佛教及部派佛教之聖典,亦即小乘之叁藏教(藏教),其後此語爲大乘所引用,叁藏遂有下乘(聲聞乘)與上乘(菩薩乘)之別,合此即成爲“六藏”。

  凡是以經立宗者,如華嚴宗、淨土宗、密宗、日本日蓮宗等,皆稱爲經宗;以律立宗者爲律宗,如我國南山律宗;以論立宗者爲論宗,如俱舍宗、成實宗、叁論宗等。又精通叁藏之各藏者,分別稱爲經師、律師或論師。造論弘揚佛教者,稱爲論主或論師。精通叁藏之法師稱爲叁藏法師、叁藏比丘、叁藏聖師,或單稱叁藏。在我國,叁藏之翻譯家亦稱叁藏,例如稱玄奘叁藏、真谛叁藏等。[增一阿含經卷二、十誦律卷六十、分別功德論卷一、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十一、唐譯攝大乘論釋卷一、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上]

  (二)分別爲聲聞、緣覺、菩薩等叁乘人所說之教法,即聲聞藏、緣覺藏、菩薩藏,合叁者亦稱叁藏。(一)聲聞藏,诠釋聲聞之理行果。(二)緣覺藏,又作辟支佛藏,诠釋緣覺之理行果。(叁)菩薩藏,诠釋菩薩之理行果。[文殊支利普超叁昧經卷中叁藏品、阿阇世王經卷下、入大乘論卷上、大乘義章卷一、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上]

  (叁)日本淨土真宗,對淨土叁部經所說之教法(法門),亦稱叁藏。據“教行信證”一書之說,此叁者即福智藏、福德藏、功德藏。(一)“福智藏”意即圓滿成就智慧與福德二種莊嚴,乃指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從而謂開顯大無量壽經所說弘願真實之第十八願之教。(二)“福德藏”即觀無量壽經所說之定散諸行,從而謂開顯第十九願要門之方便教。(叁)“功德藏”即阿彌陀經所說以自力回向之名號,從而謂開顯第二十願真門之方便教。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叁藏”的解釋

  (術語)Tripi&tdotblw;aka,經律論也。此叁者,各包藏文義,故名叁藏。經說定學,律說戒學,論說慧學。因之而通叁藏達叁學者,稱爲叁藏。特爲真谛玄奘等翻譯師之稱號。其梵名一一列之于下。一、素呾纜藏S&umacron;trapi&tdotblw;aka,舊曰修多羅藏,譯曰綖,聖人之言說,能貫穿諸法,如綖之貫花鬘,故喻之以綖。然經者訓常訓法,以聖人之言而名之。且經之持緯恰具綖之義,故譯家易綖以經。二、毗奈耶藏Vinayapi&tdotblw;aka,舊作毗尼藏,譯曰滅。滅叁業過非之義。別名優婆羅叉,譯曰律,毗奈耶之教能诠律,故別名謂之律。叁、阿毗達磨藏Abhidharmapi&tdotblw;aka,舊作阿毗昙藏,新譯曰對法,以對觀真理之勝智而名。舊譯無比法,亦稱勝智而謂爲無比。此藏生對觀涅槃之無比勝智,故名阿毗達磨。別名優婆提舍,譯曰論,論諸法之義。此藏所诠論諸法之性相,而生勝智,故別名爲論。此叁藏有叁種:一、小乘之叁藏,二、大乘之叁藏,叁、大小之叁藏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叁藏”的解釋

  (名數)謂大小乘各經律論也。參照叁字部叁藏條。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叁藏”的解釋

  [出翻譯名義]  叁藏者。謂經律論各各含藏一切文理。故皆名藏。一修多羅藏梵語修多羅。華言契經。契合也。謂上契諸佛之理。下契衆生之機。故名契經也。二毗奈耶藏梵語毗奈耶。華言律。又雲善漢。謂能治衆生之惡。如世法律。則能斷決重輕之罪。故名律也。叁阿毗達磨藏梵語阿毗達磨。亦名阿毗昙。華言論。論者論議也。瑜伽論雲。問答決擇諸法性相。故名論也。(梵語瑜伽。華言相應。) - 明·一如等 撰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叁藏”的解釋

  修多羅藏、毗奈耶藏、阿毗達磨藏。修多羅藏即是經藏,爲佛所說的經文;毗奈耶藏即是律藏,爲佛所製的戒律;阿毗達磨藏即是論藏,爲佛弟子所造的論。 - 陳義孝編

【法門名義集】對“什麼是叁藏”的解釋

修多羅藏。诠戒定二學隨機破病。毗尼藏。唯诠戒學。摩德勒伽藏。唯诠慧學。亦名阿毗達摩藏。此叁藏約大小乘分爲二藏。所謂聲聞菩薩藏 - 唐·李師政 撰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叁藏”的解釋

世親釋一卷叁頁雲:複由何緣,建立叁藏?由九種緣。謂爲對治疑惑,立素怛纜藏。若于彼彼義中有疑惑者;卽爲決定宣說彼彼義故。爲對治二邊受用,立毗奈耶藏。謂遮有罪著欲樂邊受用故,及開無罪不自苦邊受用故。爲對治自見取執,立阿毗達磨藏。顯照諸法,無倒相故。又能說叁學故,立素怛纜藏。能成辦增上戒增上心故,立毗奈耶藏。謂具屍羅,卽無悔等,漸次能得叁摩地故。能成辦增上慧故,立阿毗達磨藏。謂能決擇無倒義故。又能說法義故,立素怛纜藏。能成滿法義故,立毗奈耶藏。謂爲調伏煩惱勤修行者,便于此二能通達故。能于法義決擇善巧故,立阿毗達磨藏。由此九緣,許立叁藏。 - 朱芾煌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叁藏”的解釋

經藏、律藏、論藏。稱叁藏,簡稱經律論。是佛教的經典。見第叁條叁藏十二部。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叁藏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