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善知識?善知識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俗語佛源、阿含辭典、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善知識”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善知識”的解釋

  梵語kalya^n!amitra,巴利語kalya^n!a-mitta。音譯作迦羅蜜、迦裏也曩蜜怛羅。指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導正道之人。又作知識、善友、親友、勝友、善親友。反之,教導邪道之人,稱爲惡知識。據大品般若經卷二十七常啼品載,能說空、無相、無作、無生、無滅之法及一切種智,而使人歡喜信樂者,稱爲善知識。華嚴經入法界品記述善財童子于求道過程中,共參訪五十五位善知識(一般作五十叁位善知識),即上至佛、菩薩,下至人、天,不論以何種姿態出現,凡能引導衆生舍惡修善、入于佛道者,均可稱爲善知識。又釋氏要覽卷上引瑜伽師地論,舉出善知識具有調伏、寂靜、惑除、德增、有勇、經富、覺真、善說、悲深、離退等十種功德。另據四分律卷四十一載,善親友須具備難與能與、難作能作、難忍能忍、密事相告、遞相覆藏、遭苦不舍、貧賤不輕等七個條件,即所謂“善友七事”。

  經論中胪舉善知識之各種類別,據智顗之摩诃止觀卷四下載,善知識有如下叁種:  (一)外護,指從外護育,使能安穩修道。(二)同行,指行動與共,相互策勵。  (叁)教授,指善巧說法。據圓晖之俱舍論頌疏卷二十九載,與法者爲上親友,與財、法者爲中親友,僅與財者爲下親友,以上稱爲叁友。華嚴經探玄記卷十八亦舉出人、法、人法合辨等叁種善知識

  舊華嚴經卷叁十六離世間品則說十種善知識,即:能令安住菩提心善知識、能令修習善根善知識、能令究竟諸波羅蜜善知識、能令分別解說一切法善知識、能令安住成熟一切衆生善知識、能令具足辯才隨問能答善知識、能令不著一切生死善知識、能令于一切劫行菩薩行心無厭倦善知識、能令安住普賢行善知識、能令深入一切佛智善知識。[雜阿含經卷二十七、卷叁十六、卷四十五、中阿含卷十即爲比丘說經、長阿含卷五阇尼沙經,增一阿含經卷十一善知識品、屍迦羅越六方禮經、南本大般涅槃經卷二十叁、法華經卷七妙莊嚴王本事品、大智度論卷七十一、卷九十六](參閱“知識”3466)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善知識”的解釋

  (術語)知識者,知其心識其形之義,知人乃朋友之義,非博知博識之謂,善者于我爲益,導我于善道者。法華文句四曰:“聞名爲知,見形爲識。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識。”法華經妙莊嚴王品曰:“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有部毗奈耶雜事曰:“阿難陀言:諸修行者,由善友力,方能成辦。得善友故,遠離惡友,以是義故,方知善友是半梵行。佛言:阿難陀勿作是言,善知識者是半梵行。何以故?善知識者是全梵行,由此便能離惡知識,不造諸惡。常修衆善,純一清白,具足圓滿梵行之相。由是因緣若得善伴與其同住乃至涅槃事無不辦,故名全梵行。”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善知識”的解釋

  能教衆生遠離惡法修行善法的人。 - 陳義孝編

【俗語佛源】對“什麼是善知識”的解釋

  相識的人、友人稱爲“知識”,最早見于先秦諸子書。如《墨子·號令》:“其有知識兄弟欲見之,爲召,勿令入裏巷。”岑仲勉注雲:“知識,友人也。”聞名爲“知”,見形爲“識”,合稱“知識”。佛書上用“善知識”稱善友、道友、良師,系譯自梵語Kalyanamitra。如《華嚴經·十回向品》:“常樂大願,修習菩提,依善知識,離谄曲心。”又如《儒林外史》第叁八回:“我這裏有個海月禅林。那和尚是個善知識。”亦省爲“知識”。如清·李鬥《揚州畫舫錄》:“常州無錫南禅寺僧靜荪,號雪舟,幼時能詩……中年遍參知識,主南禅講席。”(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阿含辭典】對“什麼是善知識”的解釋

善友;好的朋友;對身心淨化有幫助的朋友。 - 莊春江居士編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善知識”的解釋

信解佛法而又學問淵博的人。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善知識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