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勝義?勝義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法相辭典、唯識名詞白話辭典、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勝義”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勝義”的解釋

  梵語parama^rtha,巴利語  paramattha。又作第一義、真實。指勝于世間世俗義之最勝真實道理。即無相之所行,不可言說,絕諸表示,息諸诤論,超越一切尋思之境相。據顯揚聖教論卷十九、辯中邊論卷中等所說,如聖道、涅槃、真如等,均爲超越世間習俗之真理,故稱勝義谛(梵parama^rtha  -satya  ,巴paramattha-sacca  );反之,世間通俗之道理,則稱世俗谛。此外,取其真實有之義,相對于世俗之施設安立,而取勝義之名者,如勝義善與世俗善、勝義根與扶塵根、勝義法與法相法。其中,無爲之善法屬于勝義善,有爲之善法則屬世俗善,或稱有漏善:凡依有漏心而行皆屬世俗,故有漏心即是世俗心,以世俗爲對象之有漏智,是世俗智;以世俗智斷除煩惱,即是世俗道。此外,佛教一般闡論法門之義理,稱爲法相法;真實不虛,不變不易之擇滅涅槃,稱爲勝義法。

  據成唯識論卷八載,勝義、世俗各分爲叁種,故立叁勝義、叁世俗。分別如下:(一)  義勝義,指成爲殊勝智慧之對象,即真如。(二)得勝義,指證得之涅槃。(叁)行勝義,又作正行勝義,指趣向勝境行之無漏智。以上相當于四勝義谛中之第四、第叁、第二。又配屬于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等唯識叁性,而立叁世俗如下:(一)假世俗,指無有自性之實體而唯有假名者,配屬遍計所執性。(二)行世俗,指一切遷流無常之有爲法,配屬依他起性。(叁)顯了世俗,指真如之圓成實性,真如乃斷除煩惱之依他起性,亦不含遍計所執性者。以上相當于四世俗谛中之第一、第二與第叁、第四。于同書卷九,又將叁世俗盡攝入依他起性,而謂勝義爲圓成實性。

  此外,顯揚聖教論卷十六列舉七種真如,謂爲勝義谛。同書卷六中,另立叁世俗,即:(一)世間俗,指無有實體,唯依假名而立之物,例如田、家等。(二)道理俗,指依于蘊、處、界等之體而立者。(叁)證得俗,指依于四沙門果等趣往菩提之道而立者。以上相當于四世俗谛中之前叁者。[解深密經卷一勝義谛相品、大智度論卷叁十一、俱舍論卷一、卷十叁、卷二十二、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四](參閱“二谛”244、“第一義谛”4760)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勝義”的解釋

  (術語)對于世間或世俗之語而有勝義之語,謂勝于世間世俗義之深妙理也。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勝義”的解釋

  義理非常微妙的意思。 - 陳義孝編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勝義”的解釋

集論一卷十叁頁雲:何故真如名爲勝義?最勝聖智所行處故。
二解  佛地經論七卷叁頁雲:是無分別最勝聖智所證境界,假名勝義。 - 朱芾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勝義”的解釋

又作第一義、真實。指勝于世間世俗義之最勝真實道理。即無相之所行,不可言說,絕諸表示,息諸诤論,超越一切尋思之境相。據《顯揚聖教論》卷十九載,如聖道、涅槃、真如等,均爲超越世間習俗的真理,故稱勝義谛;反之,世間通俗的道理,則稱爲世俗谛。 - 于淩波居士著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勝義”的解釋

義理非常微妙的意思。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勝義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