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十二處?十二處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英漢對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法相辭典、佛學次第統編、唯識名詞白話辭典、阿含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十二處”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十二處”的解釋

  指六根加六境。又作十二入、十二入處。處爲梵語a^yatana之譯,乃養育、生長之意。即長養心、心所之法,計分爲十二種,乃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等處。前六處爲六根,系屬主觀之感覺器官,爲心、心所之所依,有六內處之稱;後六處爲六境,屬客觀之覺知對象,爲心、心所之所緣,稱六外處。此十二處攝盡一切法,若配于五蘊,眼、耳、鼻、舌、身、色、聲、香、味、觸等十色處,相當于色蘊;意處即爲識蘊,赅攝六識及意界之七心界;法處爲受、想、行叁蘊,即赅攝四十六心所、十四不相應行、無表色及叁無爲等六十四法。[雜阿含經卷十叁、大毗婆沙論卷七十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十二處”的解釋

  (名數)見叁科條。

【英漢對照詞典】對“什麼是十二處”的解釋

Twelve  Bases  ==  十二處

The  Six  Internal  Bases  and  the  Six  External  Bases  are  together  called  the  Twelve  Bases.  Base  implies  the  meaning  of  germinating  and  nourishing.  All  mental  activities  are  germinated  and  nourished  from  these  Twelve  Bases.

【英漢對照詞典】對“什麼是十二處”的解釋

Twelve  Places  ==  十二處

see  the  Twelve  Bases.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十二處”的解釋

  六根六塵合稱爲十二處。處是出生之義,即由六根六塵出生六識。則六根、六塵、六識便合成十八果。 - 陳義孝編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十二處”的解釋

瑜伽二十七卷十六頁雲:謂處有十二。謂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是名爲處。
  二解  集論一卷一頁雲:處有十二。謂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何因處唯十二?唯由身具,能與未來六行受用爲生長門故。雜集論一卷四頁雲:謂如過現六行受用相,爲眼等所持;未來六行受用相,以根及義爲生長門,亦爾。所言唯者,謂唯依根境立十二處。不依六種受用相識。
  叁解  法蘊足論九卷六頁雲:一切法者,謂十二處。何等十二?謂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是謂十二。若有說言:此非一切。言一切者,更別有法。彼但有言而無實事。若還诘問;便不能了。彼後審思,自生迷悶。以一切法非彼境故。如彼卷六頁至十頁廣釋。
  四解  大毗婆沙論七十叁卷十二頁雲:問:若一身中有十二處;雲何建立十二處耶?答:以彼自性作用別故。謂十二處,雖在一身;而十二種自性作用,有差別故;非互相雜。如一室內,有十二人,伎藝各別。雖同一室;而有十二自性作用,複次以二事故,立十二處。一、以所依。卽眼等六。二、以所緣。卽色等六。複次以叁事故,立十二處。一、以自性。二、以所依。叁、以所緣。自性故者;謂立眼處乃至法處。所依故者:謂立眼處乃至意處。所緣故者:謂立色處乃至法處。如是名爲諸處自性我物自體相分本性。已說處自性;所以今當說。問:何故名處?處是何義?答:生門義、是處義。生路義、藏義、倉義、經義、殺處義、田義、池義、流義、海義、白義、淨義、是處義,應知。此中生門義是處義者:如城邑中出生諸物;由此長養諸有情身。如是所依及所緣內,出生種種心心所法;由此長養染淨相續。生路義是處義者:如道路中,通生諸物。由此長養諸有情身。如是所依及所緣內,通生種種心心所法;由此長養染淨相續。藏義是處義者:如庫藏中,有金銀等,寶物積集;如是所依及所緣內,有心心所諸法積集。倉義是處義者:如篅倉中,有稻麥等諸谷積集,如是所依及所緣內,有心心所諸法積集。經義是處義者:如織經上,編布諸緯;如是所依及所緣上,遍布種種心心所法。殺處義是處義者:如戰場中,斷百千頭,令墮于地;如是所依及所緣內,有無量種心心所法,爲無常滅之所滅壞。田義是處義者:如在田中,有無量種苗稼生長;如是所依及所緣內,生長種種心心所法。池義是處義者:如有問言:水從何池出?何處道不通?何處攝世間苦樂等皆盡?世尊告曰:眼耳鼻舌身,意及諸余處,此攝名及色,能令無有余。水從此池出。此處道不通。此處攝世間苦樂等皆盡。流義是處義者:如有問言:諸處將流泄,以何能製防?若從彼已流;誰複能偃塞?世尊告曰:諸處將流泄,正念能製防。若從彼已流;淨慧能偃塞。海義是處義者:如世尊說:苾刍當知,諸有情類,以眼爲海;現前諸色,是彼濤波。于色濤波。自製抑者,能度眼海;得免洄澓邏剎裟等種種崄難。乃至意法,廣說亦爾。白義是處義者:謂眼等處麁顯明了。淨義是處義者:謂眼等處,貞實澄潔。是謂生門乃至淨義。外論說此,名勃路拿。如摩健地迦出家外道說:喬答摩說諸勃路拿皆來入我咒術章句。勃路拿聲,含二種義。一、根本義,二、能作義。以十二處,與心心所,爲根本故;及能作動心心所故。如彼卷十頁至七十四卷十頁廣釋。 - 朱芾煌

【佛學次第統編】對“什麼是十二處”的解釋

  十二處者,謂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十二處也。亦名十二入。即合六根六塵以言,謂之十二處。處者方所也,所依之義也。言根在內,塵在外,眼唯對色,耳唯對聲等,各有所依一定方所也。言十二入者,入即涉入之義,以六根六塵互相涉入之故。如眼根對色,即能見色,是名眼入。耳根對聲,即能聞聲,是名耳入等。乃至一切可見之色,而對于眼,是名色入等是也。六根爲內,名內六入;六塵爲外,名外六入。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內六入
  十二處
  └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外六入 - 明·楊卓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十二處”的解釋

爲蘊、處、界叁科之一。指內六根加外六境,此又作十二入。處是“托以生識”的意思,指六識是依托六根六塵而生的,亦即六根六塵是六識所生之處。十二處又稱十二入者,入是“涉入”的意思,謂根能涉塵,塵能入根,根塵互相涉入而生識,並爲識之所入,故稱十二入。此十二處,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合爲十二處。見《百法明門論》。 - 于淩波居士著

【阿含辭典】對“什麼是十二處”的解釋

「六處(六根)」加上「外入處(六境)」之稱,參看「六處」、「外入處」。 - 莊春江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十二處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