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修行五十二階位中,指從第叁十一位至第四十位。回向,乃以大悲心救護一切衆生之意。又作十回向心,略稱十向。即:(一)救護一切衆生離衆生相回向,即行六度四攝,救護一切衆生,怨親平等。(二)不壞回向,于叁寶所得不壞之信,回向此善根,令衆生獲得善利。(叁)等一切佛回向,等同叁世佛所作之回向,不著生死,不離菩提而修之。(四)至一切處回向,以由回向力所修之善根,遍至一切叁寶乃至衆生之處,以作供養利益。(五)無盡功德藏回向,隨喜一切無盡善根,回向而作佛事,以得無盡功德善根。(六)隨順平等善根回向,即回向所修之善根,爲佛所守護,能成一切堅固善根。(七)隨順等觀一切衆生回向,即增長一切善根,回向利益一切衆生。(八)如相回向,順真如相而將所成之善根回向。(九)無縛無著解脫回向,即于一切法無取執縛著,得解脫心,以善法回向,行普賢之行,具一切種德。(十)法界無量回向,即修習一切無盡善根,以此回向,願求法界差別無量之功德。十回向攝于十叁住中之解行住,五位中之資糧位,正當于地前叁賢中之後十位,六種性中之道種性。[舊華嚴經卷十五至卷二十二、菩薩璎珞本業經卷上聖賢名字品、法華經玄義卷五上]
(名數)以大悲心救護一切衆生。謂之回向:一救護一切衆生離衆生相回向,二不壞回向,叁等一切物回向,四至一切處回向,五無盡功德藏回向,六隨順平等善根回向,七隨順等觀一切衆生回向,八真如相回向,九無縛解脫回向,十法界無量回向。見楞嚴經。
[出楞嚴經] 回即回轉。向即趣向。謂起大悲之心。救度衆生。回轉十行之善。向于叁處。一真如實際是所證。二無上菩提是所求。叁一切衆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甩所回善行。向彼萬類。圓滿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語菩提。華言道。)一救一切衆生離衆生相回向謂由前十行。神通滿足。成就諸佛所行事已。又當修此回向之行。然回向之行。以悲願之心爲最。化度衆生。而無能度之相。回此無爲之心。趣向寂滅這地。經雲。當度衆生。滅除度相。回無爲心。向涅槃路。名救一切衆生離衆生相回向。 - 明·一如等 撰
菩薩五十二位修行中,第四個十位名十回向,因以大悲心,救護一切衆生,故名爲回向。前之住行,出俗心多,大悲心少,此則濟以悲願,處俗利生,回此善行,向彼萬類。一、化度衆生,離衆生相,回無爲心,向涅槃道,名救護一切衆生,離衆生相回向。二、正顯中道,歸趣本覺,回 - 陳義孝編
叁藏法數雲:回即回轉,向即趣向,謂起大悲之心,救度衆生,回轉十行之善,向于叁處:
一、真如實際是所證。二、無上菩提是所求。叁、一切衆生是所度。
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萬類圓滿梵行等入法界也。
一、救一切衆生離衆生相回向 謂由前修十行,神通滿足,成就諸佛所行事已,又當修此回向之行,然回向之行,以悲願之心爲最,化度衆生,而無能度之相,回此無爲之心,趣向寂滅之地。經雲:“當度衆生,滅除度相,回無爲心,向涅槃路,名救一切衆生離衆生相回向。”
二、不壞回向 謂前離衆生相,則是可壞,今複壞前可壞,離于能離,則是不壞,壞即空,不壞即假,空假不二,正顯中道,而歸趣于本覺矣。經雲:“壞其可壞,遠離諸離,名不壞回向。”
叁、等一切佛回向 謂所向本覺之性,湛然常住,而能覺之智,齊于佛覺。經雲:“本覺湛然,覺齊佛覺,名等一切佛回向。”
四、至一切處回向 謂前能覺之智,無處不遍,既齊佛覺,則所證真如之理地,如佛不異。經雲:“精真發明,地如佛地,名至一切處回向。”
五、無盡功德藏回向 謂前至一切處是世界,等一切佛是如來,然如來則一切世界之如來,世界即一切如來之世界,世界如來,涉入無礙,功德無盡。經雲:“世界如來,互相涉入,得無挂礙,名無盡功德藏回向。”
六、隨順平等善根回向 謂于諸佛理地,起萬行真因,顯證一乘寂滅之道,行從理起,故曰隨順平等。能生道果,故曰善根。經雲:“于同佛地地中,各各生清淨因,依因發輝,取涅槃道,名隨順平等善根回向。”
七、隨順等觀一切衆生回向 設既修真因,善根成就,則知十方衆生,皆我本性,性既平等,故能成就一切衆生善根,無有遺失,亦無高下。經雲:“真根既成,十方衆生,皆我本性,性圓成就,不失衆生,名隨順等觀一切衆生回向。”
八、真如相回向 離妄曰真,不異曰如,謂一切法性本真如,不即不離,二俱無著,則真如相現。經雲:“即一切法,離一切相,惟即與離,二無所著,名真如相回向。”
九、無縛解脫回向 謂真如之相現前,則智慧明了,十界依正等法,互攝圓融,自在無礙。經雲:“真得所如,十方無礙,名無縛解脫回向。”
十、法界無量回向 謂所證性德真如之理,圓滿成就,含攝遍周,其量無外,十界差別之相,了不可得。經雲:“性德圓成,法界量滅,名法界無量回向。” - 明·楊卓
菩薩修唯識行的四十一階位中,此爲第二十一至第叁十位。此位菩薩,上爲求菩提,下爲度衆生,以所修善根回向法界,故立回向之名。此十回向是:一、救護衆生離衆生相回向:此位菩薩,救護衆生,離衆生相。二、不壞回向:此位菩薩,于叁寶起不壞信,以己善根,回向一切有情。叁、等諸佛回向:此位菩薩,學十方叁世諸佛一切悲智,而回向之。四、至一切處回向:此位菩薩,以所修善根,供養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利益一切衆生,而回向之。五、無盡功德藏回向:此位菩薩,修大俨酆恒悔,離諸業障,隨喜一切如來與有情善根,由此隨喜功德,迥向莊嚴佛土。六、隨順一切堅固善根回向:此位菩薩,以身命珍寶內外財施與衆生,代替衆生受無量苦,以此回向一切衆生。七、等心隨順一切衆生回向:此位菩薩,增長一切善根,安住忍力,離諸顛倒,回向所修善根,令諸衆生脫離生死,亦得一切善根。八、如相回向:此位菩薩,成就正念正智,隨順一切平等正法,莊嚴佛土,成就衆生,而回向之。九、無著無系解脫心回向:此位菩薩,于所攝善根,離一切著縛,以無著解脫心回向,饒益一切有情。十、法界無量回向:此位菩薩,受大法師記別,行法施嚴淨世間,以此善根回向,等同法界。 - 于淩波居士著
1、救護一切衆生,離衆生相回向。化度衆生,離衆生相,回無爲心,向涅槃道。
2、不壞回向。正顯中道,歸趣本覺,回入法身,無能壞者。
3、等一切佛回向。本覺之理,湛然常住,能覺之智,齊於諸佛。
4、名至一切處回向,覺智周圓,無所不遍。
1、無盡功德藏回向。一切世界,過恒沙佛,自性功德,重重無盡。
2、名隨盡平等善根回向。於諸佛地,起萬行因,依因趣果,取涅槃道。
3、隨盡等觀一切衆生回向。十方衆生,皆我性具,本際平等,無有高下。
4、真如相回向。即一切法,離一切相,緣生無性,體即真如。
5、無縛無著解脫回向。諸法本空,心無縛著,於根塵中,得大解脫。
6、等法界無量回向。性海圓成,心等法界,含攝周遍,量等虛空。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