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十六谛?十六谛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十六谛”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十六谛”的解釋

  指印度正理學派所立之十六種認識及推理論證方式。又作十六句義(梵s!od!as/a  pada^rtha^h!  )。正理學派以考察十六谛乃到達解脫之要件。而龍樹則于其廣破經、廣破論、回诤論中批判十六谛,並一一破之。十六谛者:(一)量(梵prama^n!a  ),乃獲得真智之方法,有現量、比量、聲量、譬喻量四種。(二)所量(梵prameya),乃指知識之對象,有:我、身、根、境、覺、意、作業、煩惱、彼有、果、苦、解脫十二種。(叁)疑(梵sam!s/aya  ),指對所見事物之特性未明確之知,此乃推理論證之基因。(四)用(梵prayojana  ),指解疑之作用。(五)喻(梵dr!s!t!a^nta  ),指凡人、學者皆認可的推理論證之標准根據。(六)悉檀(梵siddha^nta  ),即宗義,乃立者之主張。(七)支分(梵svayava  ),乃論證之形式,即指五支作法。(八)思擇(梵tarka  ),指爲了知事物真相,根據其原因,而行深思推理。(九)決(梵nirn!aya  ),指義理之決定。(十)論義(梵va^da  )。(十一)紛義(梵jalpa),指爲堅守自說,用難難等不正之法。(十二)壞義(梵vitan!d!a^  ),指自無立論,而以不正之法難他人之立論。(十叁)似因(梵hetv  -a^bha^sa  ),指似是而非之因,即不正之因,有不定、相違、問題相似、所立相似、過時五種。(十四)難難(梵chala  ),乃指故意將敵者之語曲解,而非難之。(十五)诤論(梵ja^ti),  敵者顛倒同法、異法,以非難立者之正確論證,此與古因明之十四過類相當。(十六)墮負(梵nigrahastha^na  ),指立者因誤解、不解而致敗北。[百論疏卷上之中、印度六派哲學、印度哲學史、中觀佛教論考(山口益)]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十六谛”的解釋

  (名數)十六行相也。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十六谛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