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musita-smr!tita^ 之意譯。又作忘念。乃心所(心之作用)之名。百法之一。爲“念”之對稱。指對于所緣境及諸善法不能明白記憶之精神作用。唯識宗將其視爲二十隨煩惱中八大隨煩惱之一。關于其體則有叁說:(一)爲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一所說,以念爲體,依此之故而爲念之一分。(二)爲瑜伽師地論卷五十八所說,以癡之等流爲體,依此之故而爲癡之一分。(叁)並取前述之二種,以念與癡之一分爲體。[成唯識論卷六、顯揚聖教論卷一、大乘五蘊論](參閱“隨煩惱”6353)
(術語)大乘百法中隨煩惱二十之一。使心散亂,于所緣之境不能明記之心所也。唯識六曰:“失念,于所緣境不能明記爲性,能障正念散亂所依爲業。”
即「失去專注力;混亂心的」,相當的南傳經文亦同。(同義複詞「失念不定」) - 莊春江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