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名)Śikhin,又作式,式棄,式诘。大論作罽那屍棄。舊俱舍十叁作剌那屍棄Ratnaśikhin,新俱舍十八作寶髻增一阿含經四十四作式诘。優婆塞戒經作寶頂。本行經作螺髻。有二佛:一、值遇釋迦佛初阿僧祇劫滿之佛也。大論四曰:“釋迦文佛從過去釋迦文佛,到罽那屍棄,爲初僧祇。”二、過去七佛中之第二佛也。同九曰:“賢劫之前第叁十一劫有二佛,一名屍棄(秦言火)。(中略)賢劫中有四佛。(中略)四名釋迦牟尼。”華嚴疏鈔十六上曰:“屍棄亦雲屍棄那,此雲持髻。”梵網述記上曰:“屍棄亦名式,此雲勝,亦名最上。”增一阿含經四十四曰:“式诘。”[囗@又]大梵天王之名。譯曰頂髻或火,以入火光定而斷欲惑也,又以此天爲劫末大火災之頂上也。智度論一曰:“叁千大千世界主,梵天王名式棄。”法華文句二曰:“屍棄者此翻爲頂髻,又外國喚天爲樹提屍棄。此王本修火光定,破欲界惑,從德立名。然經標梵王,複舉屍棄,似兩人。依釋論正以屍棄爲王,今經舉位顯名,恐目一人耳。”法華玄贊二曰:“屍棄者火災頂,即初禅主,火災之災頂故。”
大論雲:秦言火,或翻火首。法華疏雲:外國喚火爲樹提屍棄。此王本修火定,破欲界惑,從德立名。又雲:經標梵王,複舉屍棄,似如兩人。依大論正以屍棄爲王,今舉位顯名,恐目一人耳。肇曰:屍棄,梵王名,秦言頂髻。 - 宋·普潤法雲
亦名式棄。大論翻火。依佛名,經過叁十劫。 - 宋·普潤法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