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十四無畏?十四無畏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十四無畏”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十四無畏”的解釋

  據楞嚴經卷六載,觀世音菩薩以金剛叁昧無作妙力(不作意之力用),與諸十方、叁世、六道等一切衆生同一悲仰,令諸衆生獲得十四種無畏功德,即:

(一)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不自觀音,謂不隨聲塵所起知見;以觀觀者,謂返照自性。不起知見,則無所妄;返照自性,則一切真寂,無複苦惱,故使受苦衆生蒙此真觀,即得解脫,是爲無畏。(二)知見旋複,在心謂“知”,在眼謂“見”;“知”、“見”之性熱,則屬于火。謂菩薩能旋轉知見,以複真空,能使衆生,設入火難,火不能燒,是爲無畏。(叁)觀聽旋複,“觀”、“聽”之性動,則屬于水。謂菩薩能旋轉觀聽,以複真空,能使衆生,設爲大水所漂,水不能溺,是爲無畏。(四)斷滅妄想心無殺害,謂菩薩證悟實性,斷滅妄想,發大慈心,無殺害念,能使衆生入于羅刹鬼國,鬼自滅惡,是爲無畏。(五)熏聞成聞六根消複同于聲聽,謂熏聞屬思,思其所聞,無性可得,則成真聞;六根害人,與兵刃無異。菩薩六根既皆消滅,以複真空,一切塵境,同于聲聽,能使衆生之當被害者,刀刃所加,段段折壞,是爲無畏。(六)聞熏精明明遍法界,謂菩薩從聞熏習,所成慧性,既得精明,明照十方,周遍法界,幽暗即消。衆生雖被藥叉■宣暗者來近其側,然菩薩之精明能使藥叉之目受明奪,自不能視,是爲無畏。(七)音性圓消觀聽返入,謂受虛妄聲塵系縛,無異禁系枷鎖,菩薩以動靜之性俱滅,則其觀聽返妄入真,聲塵解脫,能使衆生禁系等事不能著身,是爲無畏。(八)滅音圓聞遍生慈力,謂菩薩消滅音聲,圓成聞慧,則遍生慈力,能以大力令彼得樂,是以衆生經于險路如行坦途,或遇惡寇,自不能劫,是爲無畏。(九)熏聞離塵色不能劫,謂菩薩以思慧熏聞成性,離諸塵妄,不被色塵所劫,能使一切性多淫之人不生貪欲,是爲無畏。(十)純音無塵根境圓融,謂菩薩音性純淨,離諸妄塵,根境相入,圓融無礙,能使懷忿恨之人不生嗔恚,是爲無畏。(十一)消塵旋明,謂菩薩除暗消塵,旋複性明,能使一切昏鈍無善心之人遠離癡暗,是爲無畏。(十二)融形複聞,謂融形則礙滅,複聞則性真,故涉入世間,而不壞世間之相,能遍十方,供養微塵數佛,禀承其法,各爲法子;以此無畏,施諸無子衆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十叁)六根圓通明照無二,謂菩薩六根圓融,通達無礙,含攝法界,如大圓鏡,明照無二,由此故能承順法門,受領無失;以此無畏,施諸無子衆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十四)我一名與六十二恒河沙名等無有異,謂菩薩得真圓通,能使求福衆生,但持我之名號,與彼俱持無數菩薩名號之人,較量所得福德,等同而無異,是爲無畏。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十四無畏”的解釋

  [出楞嚴經]  謂觀世音菩薩。以金剛叁昧無作妙力。與諸十方叁世六道一切衆生。同一悲仰。令諸衆生獲得十四種無畏功德也。(梵語叁昧。華言正定。無作妙力者。謂不作意之力用也。十方者。四方。四維。上下也。叁世者。過去。現在。未來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羅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也。)一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不自觀音者。謂不隨聲塵所起知見也。以觀觀者。謂返照自性也。不起知見。則無所妄。返照自性。則一切真寂。無複苦惱。故令受苦衆生。蒙此真觀。即得解脫。是爲無 - 明·一如等 撰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十四無畏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