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四句分別?四句分別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四句分別”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句分別”的解釋

  即以肯定、否定、複肯定、複否定等四句來分類諸法之形式。又作四句法。四句,梵語ca^tus!kot!ika。即由一種標准(A),或二種標准(A與B),把諸法分類爲下列四種(四句):第一句“是A(非非A)”,第二句“非A”,第叁句“亦A亦非A”,第四句“亦非A亦非非A”。有時非A即B,在任何場合,A與非A(或B)均有相互包含對方之關系。例如對有、無而言,可成立“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等四句,稱爲有無四句,于諸經論中,常以此四句法之形式來解釋各種義理,如中論卷一之“無生四句”爲“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無因生”,俱舍論卷二十五之“厭離四句”爲“厭而非離、離而非厭、亦厭亦離、非厭非離”,成唯識論卷一所舉外道之“一異四句”爲“一、異、亦一亦異、非一非異”,法華文句卷叁上之“權實四句”爲“權、實、亦權亦實、非權非實”。此外,對有與空、常與無常、自與他、淨與穢等,均亦可作此四句之分別。

  四句之中,第一句爲單純肯定,故稱爲第一單句;第二句爲單純否定,故稱爲第二單句;第叁句爲複合之肯定,故稱爲第叁俱句、雙亦句;第四句爲複合之否定,故稱爲第四俱非句、雙非句。然佛教之真理無法僅用此四句分別而把握之,因其爲空不可得,故大乘玄論卷一雲,真谛之理乃“離四句,絕百非”。百非即是對有無等一切概念一一加上“非”字,以表示否定之意。此即謂,佛教之真理不僅不宜以四句分別,亦乃超越百非之否定。[雜阿含經卷叁十四、新華嚴經卷二十一、大智度論卷叁十八、法華經玄義卷八下](參閱“七句答”94)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句分別”的解釋

  (術語)以有空分別諸法,謂爲有而非空,是第一句有門也。反之而謂爲空而非有,是第二句,空門也。反之而謂爲亦有亦空,是第叁句,亦有亦空門也。反之而謂爲非有非空,是第四句,非有非空門也。有無之法門盡于此,更無第五句。就一異有無等義而分別之,亦如是,謂之四句門。又雲四句分別。此中初二句雲兩單,後二句爲俱是俱非,亦曰雙照雙非。叁論玄義曰:“若論涅槃,體絕百非,理超四句。”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四句分別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