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分叁種:(一)指天知、地知、旁人知、自知。據大明叁藏法數卷十九載,人起善惡念之際,已有四者知悉,即天、地、旁人、自己。蓋人起善惡之心時,雖未現形,然天神已在上照臨,地神亦鑒察于下,即使于隱僻處作,旁人亦能知,而欲作善惡事時,人尚未知,自己已先知,故稱爲四知。與後漢書列傳第四十四載述之楊震辭人贓賄時所說“天知、神知、我知、子(汝)知”義同。[罵意經]
(二)指佛道修行者之四知。據法集名數經載,即:(一)知一切法種,而努力不令種子斷絕。(二)知一切說法,而努力如法修行。(叁)知涅槃正道,而努力修習不退墮。(四)知漏盡智斷,即知漏盡智能斷除一切惑業,而精勤修習。[大藏法數卷二十叁]
(叁)指唯識宗所立,由名、事、自性假立、差別假立等四尋思觀所引發之四種決定正智。(參閱“四如實智”1686)
(名數)謂人起善惡之心時,四者直知之。天知,地知,傍人知。自知是也。出罵意經。
[出佛說罵意經] 一天知謂人一念心起。若善若惡。雖未形現。天神已自知之。照臨們上矣。二地知謂人一念心起。若善若惡。雖未形現。地神已自知之。鑒察于下矣。叁傍人知謂人作善作惡。于隱僻之處。自謂無人知。而不知傍人已知之矣。四自知謂心欲作善作惡。人雖未知。自意已先知之矣。 - 明·一如等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