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四智心品?四智心品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法相辭典、唯識名詞白話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四智心品”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智心品”的解釋

  即佛果四智。謂至佛果轉舍有漏識蘊所依而得之四種無漏智。略稱四智。據成唯識論卷十、佛地經論卷叁等載,唯識宗立大菩提之智品爲四種無漏智相應心品,即:(一)大圓鏡智相應心品(梵a^dars/a  -jn~a^na  ),又稱大圓鏡智、圓鏡智、鏡智,乃轉第八阿賴耶識所得之智。此智離諸分別,所緣行相微細難知,不妄不愚一切鏡相,性相清淨,離諸雜染,如大圓鏡之光明,遍映萬象事理,纖毫不遺。(二)平等性智相應心品(梵samata^  -jn~a^na  ),又稱平等性智、平等智,系轉第七末那識所得之智。此智觀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與大慈悲等恒共相應,平等普度一切衆生。(叁)妙觀察智相應心品(梵pratyaveks!an!a^  -jn~a^na  ),又稱妙觀察智、觀察智,系轉第六意識所得之智。此智善觀諸法自相、共相,無礙而轉,依有情衆生不同根機,自在說法,教化衆生。(四)成所作智相應心品(梵kr!tya^nus!t!ha^na  -jn~a^na  ),又稱成所作智、作事智,系轉眼、耳等前五識所得之智。此智欲利樂諸有情,故能于十方以身、口、意叁業爲衆生行善,成本願力所應作事。具此四智即可達于佛果。[攝大乘論本卷下、大乘莊嚴經論卷叁、成唯識論了義燈卷七末](參閱“四智”  1769)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智心品”的解釋

  (術語)唯識宗謂菩提有四智相應之心品。見四智條。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四智心品”的解釋

成唯識論十卷八頁雲:雲何四智相應心品?一、大圓鏡智相應心品。謂此心品,離諸分別。所緣,行相,微細難知。不忘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淨,離諸雜染。純淨圓德現種依持。能現能生身土智影。無間無斷,窮未來際。如大圓鏡,現衆色像。二、平等性智相應心品。謂此心品,觀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大慈悲等,恒共相應。隨諸有情所樂,示現受用身土影像差別。妙觀察智不共所依。無住涅盤之所建立。一味相續,窮未來際。叁、妙觀察智相應心品。謂此心品,善觀諸法自相共相,無礙而轉。攝觀無量總持之門,及所發生功德珍寶。于大衆會,能現無邊作用差別,皆得自在。雨大法雨,斷一切疑;令諸有情,皆獲利樂。四、成所作智相應心品。謂此心品,爲欲利樂諸有情故;普于十方示現種種變化叁業;成本願力所應作事。如是四智相應心品,雖各定有二十二法,能變所變種現俱生;而智用增,以智名顯。故此四品,總攝佛地一切有爲功德皆盡。此轉有漏八七六五識相應品,如次而得。智雖非識;而依識轉。識爲主故;說轉識得。又有漏位,智劣識強。無漏位中,智強識劣。爲勸有情,依智舍識故說轉八識而得此四智。又雲:此四種姓,雖皆本有;而要熏發,方得現行。因位漸增,佛果圓滿。不增不減,盡未來際。但從種生,不熏成種。勿前佛德,勝後佛故。又雲:此四心品,雖皆遍能緣一切法;而用有異。謂鏡智品,現自受用身淨土相,持無漏種。平等智品,現他受用身淨土相。成事智品,能現變化身及土相。觀察智品,觀察自他功能過失,雨大法雨,破諸疑網,利樂有情。如是等門,差別多種。 - 朱芾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四智心品”的解釋

即是佛果四智,謂修唯行,至佛果轉舍有漏識蘊所依而得的四種無漏智。《成唯識論》卷十載,唯識宗立大菩提之智品爲四種無漏智相應心品,即:一、大圓鏡智相應心品,乃轉第八阿賴耶識所得之智。此智離諸分別,所緣行相微細難知,不妄不愚一切鏡相,性相清淨,離諸雜染,如大圓鏡之光明,遍映萬象事理,纖毫不遺。二、平等性智相應心品,系轉第七末那識所得之智。此智觀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與大慈悲等恒共相應,平等普度一切衆生。叁、妙觀察智相應心品,系轉第六意識所得之智。此智善觀諸法自相、共相,無礙而轉,依有情衆生不同根機,自在說法,教化衆生。四、成所作智相應心品,系轉眼、耳等前五識所得之智。此智欲利樂諸有情,故能于十方以身、口、意叁業爲衆生行善,成本願力所應作事。具此四智即可達于佛果。 - 于淩波居士著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四智心品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