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無記?無記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法相辭典、唯識名詞白話辭典、阿含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無記”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無記”的解釋

梵語avya^kr!ta。叁性之一。一切法可分爲善、不善、無記等叁性,無記即非善非不善者,因其不能記爲善或惡,故稱無記。或謂無記者因不能招感異熟果(善惡之果報),不能記異熟果,是故稱爲無記;但此種解釋僅適用于有漏法,並非一般通說。成爲無記之法,稱“無記法”;對此,成爲善或不善之法,稱“有記法”。無記分爲有覆無記與無覆無記二種。(一)有覆無記,以其無記,故不引生異熟果,但能覆聖道、蔽心性,故爲不淨者,例如上二界之煩惱,及欲界之煩惱如身見、邊見俱屬此。(二)無覆無記,又作淨無記,即純粹之無記,絕不覆聖道,蔽心性,故不屬不淨。欲界之無覆無記心分爲四:(1)異熟無記,即指異熟生心、報生心。依前世業因招感果報之心。(2)威儀無記,又作威儀路無記。即威儀心、威儀路心。引起行住坐臥之威儀動作或緣此動作之心。(3)工巧無記,又作工巧處無記。即指工巧心、工巧處心。爲身語工巧(工作、繪畫、詩歌等)或緣此之心。(4)通果無記,又作變化無記。即指能變化心、變化心、通果心。起入定得神通自在作用之心。以上四無記更加自性無記(如山河大地之色香味觸)與勝義無記(虛空及非擇滅之二無爲法),並有覆無記,合謂七無記。同時,唯識宗將所有之無記法分爲如下四無記:能變無記(心、心所)、所變無記(色法與種子)、分位無記(不相應行法)與勝義無記等。成實論卷八稱隱沒無記性煩惱爲無記

  此外,對于外道之十四難(即問難),釋尊認爲無回答之意義,故不答以是或非,此謂十四無記、十四不可記;相當于四記答中之舍置記。十四問難如下:(一)世界(及我)有常(時間之無限)?(二)無常(時間之有限)?(叁)亦常亦無常?(四)非常非無常?(五)有邊(空間之有限)?(六)無邊(空間之無限)?(七)亦有邊亦無邊?(八)非有邊非無邊?(九)如來(此際意指衆生)死後有?(十)無?(十一)亦有亦無?(十二)非有非無?(十叁)命與身爲同一?(十四)異?以上若除去(叁)(四)(七)(八),亦稱作四類十問。[雜阿含經卷叁十四、大毗婆沙論卷五十一、卷九十七、卷一四四、俱舍論卷二、卷七、成唯識論卷叁、俱舍論光記卷二、卷十叁、卷十五、卷五、卷十、大乘義章卷七](參閱“十四無記”414、“叁性”563、“四無記”1775、“有覆無記”2460、“無覆無記”5139)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無記”的解釋

  (術語)叁性之一。事物之性體中容,不可記爲善,亦不可記爲惡者。又感善果不可記,感惡果亦不可記者。俱舍論二曰:“無記者,不可記爲善不善性,故名無記。有說,不能記異熟果,故名無記。”唯識論五曰:“于善不善損益義中,不可記別,故名無記。”大乘義章七曰:“解有二種:一對果分別,中容之業不能記得苦樂兩報,故名無記。二就說分別,中容之業如來不記爲善爲惡,故名無記。”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無記”的解釋

  非善非惡,無可記別。 - 陳義孝編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無記”的解釋

瑜伽五十六卷六頁雲:問:何義,幾蘊,是無記?答:彼善不善俱相違義一切一分是無記
二解  顯揚五卷十七頁雲:問:何義,幾種,是無記?答:彼俱相違義故。一切少分是無記
叁解  成唯識論五卷十一頁雲:于善不善損益義中,不可記別。故名無記
四解  集論二卷十頁雲:雲何無記?幾是無記?爲何義故,觀無記耶?謂自性故,相屬故,隨逐故,發起故,勝義故,生得故,加行故,現前供養故,饒益故,受用故,引攝故,對治故,寂靜故,等流故;是無記義。八界八處全,及余蘊界處一分,是無記。爲舍執著離法非法我故,觀察無記。何等自性無記?謂八色界處意相應品命根衆同分名句文身等。何等相屬無記?謂懷非穢非淨心者,所有由名句文身所攝受心心所法。何等隨逐無記?謂卽彼戲論習氣。何等發起無記?謂彼所攝受諸心心所法所發身業語業。何等勝義無記?謂虛空,非擇滅。何等生得無記?謂諸不善,有漏善法,異熟。何等加行無記?謂非染非善心者所有威儀路工巧處法。何等現前供養無記?謂如有一,想對歸依隨一天衆,遠離殺害意邪惡見,建立祠廟,興供養業;令無量衆,于如是處不生長福非福。何等饒益無記?謂如有一,于自仆使妻子等所,以非穢非淨心而行惠施。何等受用無記?謂如有一,以無簡擇無染汙心,受用資具。何等引攝無記?謂如有一,于工巧處串習故;于當來世,複引攝如是相身。由此身故,習工巧處,速疾究竟。何等對治無記?謂如有一,爲治疾病,得安樂故;以簡擇心,好服醫藥。何等寂靜無記?謂色無色界諸煩惱等,由奢摩他所藏伏故。何等等流無記?謂變化心俱生品。 - 朱芾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無記”的解釋

一切法的性質可分爲善、不善、非善非不善叁種。非善非不善法,因其不能記爲善,不能記爲惡,故稱無記。對此,善或不善之法稱爲“有記法”。無記分爲有覆無記與無覆無記二種。所謂有覆無記,以其無記,故不引生異熟果,但能覆聖道、蔽心性,故爲不淨者,例如上二界的煩惱,及欲界的煩惱如身見、邊見俱屬之。無覆無記又作淨無記,即純粹的無記,絕不覆聖道,蔽心性,故不屬不淨。欲界的無覆無記心分爲四種:一、異熟無記,即指異熟生心、報生心。依前世業因招感果報之心。二、威儀無記,又作威儀路無記。即威儀心、威儀路心。引起行住坐臥的威儀動作或緣此動作之心。叁、工巧無記,又作工巧處無記。即指工巧心、工巧處心。爲身、語工巧(工作、繪畫、詩歌等)或緣此之心。四、通果無記,又作變化無記。即指能變化心、變化心、通果心。起入定得神通自在作用之心。見《俱舍論光記》卷七。又,法相宗對色、心等五位法中的無記作四種分類。《成唯識論》卷叁,舉出四種無記,即:一、能變無記,指無記之心、心所法。二、所變無記,又作所緣無記。指無記之色法及種子。叁、分位無記,指名、句、文等無記性之不相應法。四、勝義無記,指虛空及非擇滅,即揀別真如、擇滅等之含攝勝義善。 - 于淩波居士著

【阿含辭典】對“什麼是無記”的解釋

不予回答;不予論述。 - 莊春江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無記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