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五趣生死輪?五趣生死輪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五趣生死輪”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趣生死輪”的解釋

  梵語bhava-cakra。又作五道輪、生死輪、十二緣起圖。爲顯示衆生在五趣(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中生死輪回之圖像。其畫法乃先作一五輻之輪形,下方爲捺洛迦,二邊爲傍生及餓鬼,其上爲人、天二趣,複于人趣中分顯四洲。此輪中央之輪軸部分作圓形白色,畫一佛像,像前以鴿表多貪染、蛇表多嗔恚、豬表多愚癡。輪緣繪羅刹像(無明支)、瓦輪像(行支)、猕猴像(識支)、乘船人像(名色支)、六根像(六處支)、男女相摩觸像(觸支)、男女受苦樂像(受支)、女人抱男像(愛支)、丈夫持瓶取水像(取支)、大梵天像(有支)、女人誕孕像(生支)、男女衰老像(老支)、男女帶病像(病支)、輿死人像(死支)、男女憂戚像(憂)、男女啼哭像(悲)、男女受苦像(苦)、男女挽難調駱駝像(惱)等十二緣生相。于輪上,有無常大鬼舒其雙臂,抱此生死輪,大鬼頭部兩側書寫二伽陀。次于無常鬼之上畫白圓壇,表示涅槃圓淨之相。五趣生死輪之圖像流傳已久,在印度阿旃多(Ajanta)第十七號窟殿存有古老之圖像,而西藏所傳圖像則以阿修羅別爲一趣,爲六趣生死輪。[雜阿含經卷四十四、有部毗奈耶卷叁十四、有部毗奈耶雜事卷十七、法苑珠林卷二十叁、釋氏要覽卷下]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趣生死輪”的解釋

  (圖像)寺院門頰所畫輪回五趣之生死狀也。有部毗奈耶叁十四曰:“佛在王舍城羯蘭铎迦池竹園中。(中略)當爾之時四衆雲集,來聽法要,人衆喧囂,世尊知而故問具壽阿難陀曰:何故大目幹連處四衆雲集?時阿難陀白佛言:世尊!具壽大目幹連遊行五趣見諸苦惱,于四衆中具說其事,由此諸人爲聽法故皆來集會。爾時世尊告阿難陀:非一切時處常有大目幹連,如是之輩頗亦難得,是故我今敕諸苾刍,于寺門屋下畫生死輪。時諸苾刍不知畫法,世尊告曰:應隨大小圓作輪形處中安毂;次安五輻表五趣之相;當毂之下畫捺洛迦;于其二邊畫傍生餓鬼;次于其上可畫人天;于人趣中當作四洲,東毗提诃、南贍部洲、西瞿陀尼、北拘盧洲;于其毂處作圓白色,中畫佛像;于佛像前應畫叁種形,初作鴿形表多貪染、次作蛇形表多嗔恚、後作豬形表多愚癡;于其辋處應作溉灌輪像,多安水罐畫作有情生死之像,生者于罐中出頭,死者于罐中出足;于五趣處各像其形;周圍複畫十二緣生生死之相,所謂無明緣行乃至老死、無明支應作羅刹形、行支應作瓦輪像、識支應作猕猴像、名色支應作乘船人像、六處支應作六根像、觸支應作男女相摩觸像、受支應作男女受苦樂像、愛支應作女人抱男女像、取支應作丈夫持瓶取水像、有支應作大梵天像、生支應作女人誕孕像、老支應作男女衰老像、病支應作男女帶病像、死支應作輿死人像、憂應作男女憂戚像、悲應作男女啼哭像、苦應作男女受苦之像、惱應作男女挽難調駱駝像;于其輪上應作無常大鬼蓬發張口長舒兩臂抱生死輪,于鬼頭兩畔書二伽他曰:汝當求出離,于佛教勤修,降伏生死軍,如象摧草舍,于此法律中,常修不放逸,能竭煩惱海,當盡苦邊際;次于無常鬼上應作白圓壇,以表涅槃圓淨之像。”有部毗奈耶雜事十七曰:“給孤長者施園之後作如是念,若不彩畫便不端嚴,佛若許者我欲莊飾,即往白佛。(中略)佛言:長者于門兩頰應作執杖藥叉,次傍一面作大神通變,又于一面畫作五趣生死之輪。”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五趣生死輪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