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五位百法?五位百法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中國百科全書、佛學常見辭彙、唯識名詞白話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五位百法”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位百法”的解釋

  諸法的分類之一。俱舍宗立五位七十五法之說,而唯識(法相宗)則將一切法分類爲五位百法。此百種事象並無實體,僅爲分位而假立者。在百法中,心最殊勝,雖無物質對象,然由心而有變化對象之情形。心王中,除六識外,另有末那識與阿賴耶識。唯識之特色,即就百法彼此間之組合與關系,說明心之活動與現象,具體把握精神現象之多樣性與複雜性,且以分析之方法說明而加以理解,此即佛教對于心理之研究。

  所謂百法,即:(一)心王,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加上末那識、阿賴耶識,共計八種。(二)心所有法(心所),凡五十一種,概分爲:(1)遍行(無善惡之性格而普遍現起于各場合之心),有作意、觸、受、想、思等五種。(2)別境(有特定對象所引起之心),有欲、勝解、念、定、慧等五種。(3)不定(由共同所起之心以分善惡,然其自體則無一定之性格),有悔、睡眠、尋、伺等四種。(4)善(即善心所),有信、慚、愧、無貪、無嗔、無癡、勤、輕安、不放逸、行舍、不害等十一種。(5)根本煩惱,有貪、嗔、癡、慢、疑、惡見等六種。(6)隨煩惱(上述煩惱與事相違時所應現而較輕之煩惱),有忿、恨、覆、惱、嫉、悭、诳、谄、害、憍、無慚、無愧、掉舉、惛沈、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等二十種。(叁)色(可變化,且有一定之空間,而與其他之物不能相容者),有眼、耳、鼻、舌、身等五根,與色、聲、香、味、觸等五對境,及意識對象之法處所攝色者,凡十一種。(四)心不相應法(不存于以上所述各法之中),有得、命根、衆同分、異生性、無想定、滅盡定、無想報、名身、句身、文身、生、老、住、無常、流轉、定異、相應、勢速、次第、方、時、數、和合性、不和合性等二十四種。(五)無爲法(不假造作之法),有虛空、擇滅、非擇滅、不動滅、想受滅、真如等六種。上記五類百法中除無爲法外,其余四類均屬有爲法。其分類系根據大乘百法明門論、成唯識論等所立者,而與諸論之說略異。例如瑜伽師地論卷一,于五十一種心所有法之外,另加邪欲、邪勝解二者。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一,于六種煩惱外,別立薩迦耶見、邊執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邪見等五種惡見。顯揚聖教論卷一,于十一種色法外,另加地、水、火、風等四大種。大乘五蘊論,于二十四種心不相應行中,僅列前十四項,流轉、定異等後十項則不舉。[成唯識論卷七、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二、大乘百法明門論疏、大乘百法明門論解]  

【中國百科全書】對“什麼是五位百法”的解釋

  wuwei  baifa

  瑜伽行派對宇宙萬有各種現象的分類法,包括心法八種,心所有法五十一種,色法十一種,心不相應法二十四種,無爲法六種,合計共百種,故稱五位百法。1、心法。分八識,即眼識(視覺)、耳識(聽覺)、鼻識(嗅覺)、舌識(味覺)、身識(觸覺)、意識(統一各種心理作用的意識)、末那識(思維度量的識)、阿賴耶識(根本識)。2、心所有法。分六品、五十一種。遍行:有作意、觸、受、思想五種。別境:有欲、勝解、念、定、慧五種。善:有信、精進、慚、愧、無貪、無瞋、無癡、輕安、不放逸、行、舍、不害十二種。根本煩惱:有貪、瞋(仇恨)、癡(愚昧)、慢(傲慢)、疑(猶豫不決)、惡見(錯誤見解)六種。隨煩惱。有忿、恨、複、惱、嫉、悭、诳、谄、害、憍、無慚、無愧、掉舉、惛沈、不信、懈怠、放逸、失念(遺忘)、散亂、不正知二十種。不定:有悔、睡眠、尋、伺四種。3、色法。分一根(眼、耳、鼻、舌、身)、五塵(色、聲、香、味、觸)和法處所攝色十一種。4、心不相應法。分得、命根、衆同分(衆生的共性)、異生性(形成衆生之間不同的本性)、無想定、滅盡定、無想事、名身、句身、文身、生、老、住、無常、流轉、定異(區別)、相應(因果相稱)、勢速(變化的速度)、次第(序列)、方(空間)、時、數、和合性(總性)、不和合性(分解)二十四種。5、無爲法。分虛空無爲、擇滅無爲、非擇滅無爲、不動滅無爲(不爲苦樂所動的境界)、想受滅無爲(滅斷一切感性思維,直觀證悟的境界)、真如無爲(達到最高真理的精神境界)。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五位百法”的解釋

  唯識宗立五位百法,以總括宇宙萬有。五位者: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應行法、無爲法。百法者:心法八,是識的自性,心所法五十一,是識的所屬,色法十一,是心法心所法之所變,不相應行法二十四,是心法心所法,和色法的分位,也是與心色皆不相應的法,無爲法六,即前四 - 陳義孝編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五位百法”的解釋

這是諸法的分類之一。俱舍宗立五位七十五法,而唯識宗則將一切法分爲五位百法,即:一、心王法:又稱八識心王。八識爲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等六識,加上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共計八種。二、心所有法:有五十一種心所,分爲遍行、別境、善、煩惱、隨煩惱、不定六位。叁、色法,有眼、耳、鼻、舌、身等五根,與色、聲、香、味、觸等五境,及意識所對的法處所攝色,共十一種。四、心不相應法,有得、命根、衆同分、異生性、無想定、滅盡定、無想報、名身、句身、文身、生、老、住、無常、流轉、定異、相應、勢速、次第、方、時、數、和合性、不和合性等二十四種。五、無爲法,有虛空、擇滅、非擇滅、不動滅、想受滅、真如等六種。以上五類百法中除無爲法外,其余四類屬有爲法。見《百法明門論》。 - 于淩波居士著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五位百法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