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土之一,叁土之一,四土之一。又作應化土。即佛應衆生之機感所示現之佛土。爲應身佛所居住之處,故亦稱應身土。依淨影寺慧遠之大乘義章卷十九淨土義六門分別所說,佛土分真土、應土二種。真土,妙寂離相而形無定所;應土,隨情異?現而有所局限與差別。
同書又分法性土、實報土、圓應土叁種。謂圓應土能隨衆生之機,示現淨穢、善惡、廣狹等種種之土,其用無缺,前二種則爲真土,猶如淨珠,圓應土即隨淨珠之衆相而影現種種之土。如就八相成道之應身釋迦牟尼佛言之,此世界爲其應土,而呈穢土相?;阿彌陀佛之極樂世界亦爲應土,而呈淨土相。
若就應土之義而論,可分爲二:即由大悲願力之因緣所現之種種土,稱爲報應土;由淨土叁昧法門力所現之種種土,稱爲法應土。此外,大乘玄論卷五另列舉五種佛土,即淨土、不淨土、不淨淨土、淨不淨土、雜土。諸土皆衆生自業所感,故稱爲衆生報?土,然以佛能現之功言之,亦稱爲應土。
(術語)二土之一。又叁土之一。謂應于衆生之機而化現之國土也。又作化土。見二土條。
又名化土,即應衆生之機緣而化現的國土,爲二土或叁土之一。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