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相之一,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識百法之一。異,衰變之義。即令一切有爲諸法變易衰敗之法。此法非色非心,爲不相應行蘊所攝。然俱舍論謂其爲實法,唯識論等則以之爲分位假立之法。(參閱“四相”1732)
(二)爲“一相”之對稱。一切法其自性差別,非唯一元之義。一切法異爲外道毗世師論師之說。中論“八不”中之“非異”,即破斥此說。[外道小乘四宗論](參閱“一相”57、“八不中道”275)
(叁)六相之一。爲“同相”之對稱。異,差別、差異之義。指一切諸法各各相異之狀態。如瓦、石、柱、椽、梁等形狀各異,爲異相;又瓦、石、柱、椽、梁等和合成屋舍,乃合力而不相背,故稱同相。(參閱“六相圓融”1280)
(術語)四相之一。見有爲條。
四相之一。見四相條。 - 陳義孝編
大毗婆沙論叁十九卷八頁雲:問:言異相者,爲滅壞故、名爲異相?爲轉變故、名異相耶?設爾;何失。若滅壞故名異相者;應有爲相、但有叁種。異卽滅故。若轉變故名異相者:應同轉變外道所宗?答:應作是說:非滅壞故、及轉變故、名爲異相。然令諸行、作用損敗,作用朽故,作用羸弱,作用衰瘁,作用慢緩,故名異相。有作是說:令轉變故名爲異相。問:若爾;應同轉變外道所立宗義?答:彼執諸行相續轉時,前位不滅,轉變爲後;如薪成灰、乳爲酪等。今說諸行相續轉時,前滅後生,而有轉變。謂有爲法、生時勢盛,滅時勢衰。生時力強,滅時力劣。生時名新。滅時名故。生時滋茂,滅時枯瘁。生時和合,滅時離散。生時興舉,滅時墮落。生時猛利,滅時遲鈍。生時得作用,滅時失作用。生時得增上,滅時失增上。生時得功能,滅時失功能。生時熾盛,滅時萎歇。生時增進,滅時退減。生時得士用,滅時失士用。生時未熟,滅時已熟。故名轉變、非同外道。
二解 入阿毗達磨論下十一頁雲:老、謂衰損。引果功能、令其不能重引別果。謂有爲法、若無異相衰損功能;何緣不能引別果已,更不重引。引而複引,應成無窮。若爾;又應非剎那性。由此故知別有異相。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