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有對?有對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法相辭典、唯識名詞白話辭典、阿含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有對”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有對”的解釋

  梵語sa-pratigha。爲“無對”之對稱。對,爲礙之意。有對,即法有礙之意。礙有二種,即障礙與拘礙。五根、五境及心、心所等諸法,受障礙而不生,或被所取所緣之境所拘礙而不能轉他境,稱爲有對

  據俱舍論卷二載,有對可分叁種,即:(一)障礙有對,謂由極微所成之五根、五境等十色法,互相障礙而不生,如手礙手,石礙石等,此種之二物不能同時于同處生,故稱障礙有對。(二)境界有對,謂六根、六識等十二界與法界一分之心所法,此十叁界爲所取之對境所拘束,不能于他境生起。如眼根與眼識及其相應之心所,于色境生起,被其自境拘束而于他境不得生起,各各根識亦被各境所拘束。又如施設論卷五所舉,魚之眼拘礙于水中,故于陸地上不起作用;人之眼拘礙于陸地上,故于水中不起作用。(叁)所緣有對,謂六識與心所唯于自之所緣境而轉;亦即六識與心所被其所緣之法所拘束。上述之境界、所緣二者,皆爲六境,惟依取境之功能而稱境界有對,依攀附之作用而稱所緣有對。[大毗婆沙論卷七十六、卷一二八、雜阿毗昙心論卷一、成唯識論卷一、俱舍論光記卷二]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有對”的解釋

  (術語)就十八界分別叁種之有對:一障礙有對,二境界有對。叁所緣有對。對者礙之義。礙有二種:一障礙之義,二拘礙之義。障礙之義者,第一之障礙有對也。以五根五境之小色爲體。此十色互相障礙,如手之礙手,石之礙石,故名障礙,障礙即有對也。拘礙之義者,第二之境界有對,與第叁之所緣有對也。境界有對者,六根六識之十二界與法界一分之心所法也,此十叁界之法爲境所拘,故名有對。境界有對也(依主釋)。所緣有對者,六識及境界之七心界與法界之一分心所法也。此八界爲所緣之境所拘礙,故名有對,所緣有對之依主釋也。此中境界與所緣之差別有多義,玆言其一義,則以取根及心識之境一邊,名爲境界有對,以緣心與所之境一邊,名爲所緣有對雲。見俱舍論二。梵Sapratigha。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有對”的解釋

  瑜伽五十六卷四頁雲:問:何義,幾蘊,是有對?答:展轉相觸,據處所義,及粗大義,是有對義。粗大義者:當知遠離叁種微細。此叁微細,如前應知。一蘊一分是有對
  二解  顯揚五卷十五頁雲:問:何義,幾種,是有對?答:更相觸對,各據處所,及粗義故。一少分是有對。言粗義者,離叁種細。何者爲叁?一、損減細,二、種類細,叁、心自在轉細。
  叁解  雜集論叁卷七頁雲:雲何有對?幾是有對?爲何義故,觀有對耶?謂諸有見者,皆是有對。又叁因故,說名有對。謂種類故,積集故,不修治故。種類者:謂諸色法,互爲能礙,互爲所礙。能礙往來,是有對義。此唯應言互爲能礙;所以複言互爲所礙者;爲建立光明等色,是有對故。以彼唯是所礙,非能礙性;性自爾故。種類是自性義。積集者:謂極微已上。以一極微,無對礙故。不修治者。謂非叁摩地自在轉色。定自在力所轉諸色,無對礙故。如平等心諸天。又損害依處,是有對義。謂若依,若緣,能生瞋恚;名爲有對。卽以如是有對義故,一切皆是有對。 - 朱芾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有對”的解釋

爲“無對”的對稱。對是礙的意思,有對即法有礙。礙有二種,即障礙與拘礙。五根、五境及心、心所等諸法,受障礙而不生,或被所取所緣之境所拘礙而不能轉他境,稱爲有對。據《俱舍論》卷二載,有對可分叁種,即:一、障礙有對,謂由極微所成的五根、五境等十種色法,互相障礙而不生,如手礙手,石礙石等,此二物不能同時于同處生,故稱障礙有對。二、境界有對,謂六根、六識等十二界與法界一分的心所法,此十叁界爲所取之對境所拘束,不能于他境生起。如眼根與眼識及其相應之心所,于色境生起,被其自境拘束而于他境不得生起,各各根識亦被各境所拘束。如魚之眼拘礙于水中,于陸地上不起作用;人之眼拘礙于陸地上,于水中不起作用等是。叁、所緣有對,謂六識與心所唯于自之所緣境而轉;亦即六識與心所被其所緣之法所拘束。上述之境界、所緣二者,皆爲六境,惟依取境之功能而稱境界有對,依攀附之作用而稱所緣有對。見《俱舍論光記》。 - 于淩波居士著

【阿含辭典】對“什麼是有對”的解釋

1.占空間而具有障礙性者,如「不可見有對」、「有對想」。2.相對應,指「相似」或「相反的對比」,如「滅者無有對」、「無明者以明爲對」、「不苦不樂覺以無明爲對」。 - 莊春江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有對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