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以外諸派學說,有關形上學方面之見解,可分成有、無、亦、非等四句。即:(一)有句,如執著必有我身,此即常見。(二)無句,如執著必無我身,此即斷見。(叁)亦句,如執著我身亦有亦無,此即有無相違見。(四)非句,如執著我身非有非無,此即戲論見。[華嚴經疏卷十六、大明叁藏法數卷十八](參閱“四句分別”1675)
(術語)第一有句。執必有我,即常見也。第二無句。執必無我身,是斷見也。第叁亦句,執我身亦有亦無,是有無相違見也。第四非句。執我身非有非無,是戲論見也。見華嚴疏十六,叁藏法數十八。
[出華嚴經疏] 一有句謂外道或計我與五蘊之身皆有。是名有句。即著常見。(五蘊者。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也。)二無句謂外道或計我與五蘊之身皆無。是名無句。即著斷見。叁亦有亦無句謂外道欲離上二過故。計我與五蘊亦有亦無。即隨有無相違之見。四非有非無句謂外道欲避上有無相違。立俱非句故。計我與五蘊非有非無。則又成戲論之見。 - 明·一如等 撰
有無四句者:
第一、有句 執必有我身,即常見也,又謂增益謗。
第二、無句 執必無我身,即斷見也,又謂減損謗。
第叁、亦句 執我身亦有亦無,是有無相違見也,亦謂相違謗。
第四、非句 執我身非有非無,是戲論見也,亦謂戲論謗。 - 明·楊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