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samyag-dr!s!t!i,巴利語 samma^-dit!t!hi。如實了知世間與出世間之因果,審慮諸法性相等之有漏、無漏慧,稱爲正見。系八正道之一,十善之一。爲“邪見”之對稱。即遠離或有或無之邪見,而采取持平正中之見解,如遠離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等“五不正見”之見解皆屬正見。故廣泛言之,凡爲佛教所認可之道理,皆屬正見。據大毗婆沙論卷九十七載,正見可分爲二類,即:(一)有漏正見,又作世俗正見。即與意識相應之有漏善慧,系有漏有取者,故轉向善趣,招未來可喜所欲之果。(二)無漏正見,又作出世間正見。即盡無生智所不攝之意識相應善慧,如八種無漏忍、有學八智、無學正見等。[雜阿含經卷二十八、順正理論卷六、大智度論卷二十二、俱舍論卷二、成實論卷十六見智品、大乘義章卷八本]
(術語)八正道之一。離諸邪倒之正觀也。華嚴經叁十曰:“正見牢固,離諸妄見。”勝鬘經曰:“非顛倒見是名正見。”
Right Understanding == 正見
see Right View.
Right View == 正見
understanding the Four Noble Truths; the first of the Eightfold Path.
正確的見解,亦即離諸邪癡顛倒的如實知見,是八正道之一。 - 陳義孝編
分別緣起祿勝法門經二十頁雲:複言:世尊!雲何正見?世尊告曰:所謂現觀前方便慧,正現觀慧,及與現觀後所得慧;超越所知方便聖教諸邪解行。
二解 如八支聖道中說。
叁解 瑜伽六十二卷十頁雲:此中若世間慧,若出世慧,總略爲一,說名正見。
四解 瑜伽八十叁卷六頁雲:又正見者:能善通達真實法故。
五解 瑜伽八十四卷二頁雲:又能了知四聖谛故;名爲正見。
六解 顯揚二卷十四頁雲:一、正見。謂于見道中得遍覺支時,見清淨,及于修道中,安立後得遍覺支,見清淨,總合此二,名爲正見。
七解 法蘊足論五卷十二頁雲:雲何正見?謂聖弟子,于苦思惟苦,于集思惟集,于滅思惟滅,于道思惟道,無漏作意相應所有于法簡擇,極簡擇,最極簡擇,解了,等了,近了,機黠,通達,審察,聰睿,覺,明,慧,行,毗缽舍那;是名正見。
八解 大毗婆沙論九十七卷十八頁雲:雲何正見?答:盡無生智所不攝,意識相應善慧。此有二種。一、有漏。二、無漏。有漏者:卽世俗正見。如前廣說。無漏者:謂無漏忍及學八智,無學正見。
九解 品類足論八卷一頁雲:正見雲何?謂聖弟子等、于苦思惟苦,于集思惟集,于滅思惟滅,于道思惟道,無漏作意相應,于法簡擇,極簡擇,最極簡擇,解了,等了,遍了,近了,機黠,通達,審察,聰睿,覺,明,慧,行,毗般舍那;是名正見。 - 朱芾煌
正確的見解,另譯作「等見」。(反義詞「邪見」) - 莊春江居士編
正確的見解,也就是對因果、事理、四谛與叁法印等、信受理解,並以之作爲自己的見地,爲八正道之一。八正道以正見爲首,當然以正見爲最重要,因爲有了正見,對於事理才有正確的認識,就能破謬妄偏差的俗知俗見,悟入正道。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