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心,或意謂心的本性之理。日本淨土真宗稱此爲他力之信心。反之,妄心即指錯誤之分別心、虛僞心,即凡夫于現實生活中所生起之虛妄顛倒心。
(術語)真實不妄之心也,又正信無疑之心也。淨土真言約之于他力之信心謂之金剛之真心。往生禮贊曰:“雖不能流淚流血等,但能真心徹到者即與上同。”教行信證信卷曰:“金剛不壞之真心。”
真實的心。 - 陳義孝編
“真心”又叫做“本覺真心”、“無分別心”、“清淨心”,是不變易的,能現萬物。“真心”相對于“妄心”而言。“妄心”是妄生分別的汙染之心。正果法師《禅宗大意》九指出:“參禅觀心,主要是熄滅妄心,真心自現。”此說本于禅宗叁祖僧璨的《信心銘》:“不用求真,唯須息見。”這就是說,真心與妄心並不是兩個心,息妄即真,一如撥雲見日。學佛者重視“觀心”的功夫,不會觀心,即無從了生脫死。正如《楞嚴經》所說:“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流轉。”佛教認爲,“真心”是萬物的本源。《華嚴懸談》卷十九說:“一切諸法,真心所現,如大海水,舉體成波,以一切法無非一心故。”明代妙葉《念佛直指》卷上指出,學佛者當“向自己不動真心中求”,讓心物“打成一片”。亦用“真心”指純潔善良之心。如元·楊景賢《劉行首》第四折:“你本是唐朝宮眷,秉真心不染塵緣。”亦指誠心誠意。如曹禺《日出》第一幕:“這是你的真心話,沒有一點意氣作用麼?”(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真實的心。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