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vidya^-ra^ja。又作持明王、忿怒尊、威怒王。明,即破愚闇之智慧光明,即指真言陀羅尼。梵語vidya^-ra^ja 系文法上之男性名詞,女性名詞爲 vidya^-ra^jn~i^,則稱明妃,例如虛空藏轉明妃、無能勝明妃等之真言即是。又明王有二義:(一)指真言陀羅尼之王,如佛頂一字真言爲佛部之明王。(二)指一般所習稱之明王,如降叁世明王爲密教諸尊之一。降叁世明王等爲教化難調之衆生,而顯現忿怒之相。系指叁種輪身中,由如來大智所顯現之教令輪身。又文法上此乃屬于男性之真言,以其具有能摧破諸難之威力,故稱明王;如佛眼明妃等,示現女人之相,攝受衆生,即表示此女性之真言具有懷柔之功德,故稱明妃。此外,由于真言在文法上有男女二聲,故明之主亦有男女二神,依此,而具足折伏與攝受二門之功。
于密教中,秉受如來之教令,爲攝召衆生而示現忿怒形者,除降叁世明王外,又有馬頭、不動、愛染、軍荼利、大威德、大輪、步擲、金剛夜叉、無能勝、大元帥等,皆稱爲明王。其中,不動、降叁世、軍荼利、大威德、金剛夜叉等明王,稱爲五大明王;又加馬頭、大輪、步擲等明王,則稱爲八大明王。又明王之中,如馬頭明王又爲菩薩名,另如金剛夜叉、大元帥、不動等,然大多系指夜叉。另于蘇婆呼童子請問經卷下曾列舉蓮華部之八明妃:目睛明妃、妙白明妃、居白明妃、觀世明妃、獨髻明妃、金顔明妃、名利稱明妃、苾唎俱胝明妃。[大日經卷一、蘇悉地羯啰經卷中、蕤呬耶經卷上、菩提場所說一字頂輪王經卷一、卷五、大毗盧遮那佛說要略念誦經、理趣釋卷下、大日經疏卷五、卷九、卷十、卷十二]
(術語)稱教令輪身。受大日覺王教令現忿怒身降伏諸惡魔之諸尊稱爲明王,如不動明王,大威德明王是也。明者光明之義,以智慧而名,有以智力摧破一切魔障之威德,故雲明王,是通于諸教令輪身忿怒尊之稱也。但常說之明王,多指不動明王而言,總即別名也。真僞雜記十叁曰:“明者光明義,即象智慧。所謂忿怒身,以智慧力摧破煩惱業障之主,故雲明王。”瑜伽學習捷圖上曰:“其忿怒者猶奴仆也。諸軌之中多稱明王,雖是奴仆。奉行教敕即猶君王,故呼忿怒亦名明王。”聖無動經曰:“假使叁千界大力諸夜叉,明王降伏,盡令入解脫道。”又陀羅尼謂之明王,約于女聲而雲明妃,約于男聲而雲明王。
密宗諸尊的稱號,如不動明王是。明代表智慧。爲化度惡神惡鬼,有的現忿怒身相,以智慧力催伏魔障。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