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真言宗?真言宗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中都找到了“什麼是真言宗”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真言宗”的解釋

  有廣狹二義:(一)廣義之真言宗,泛指自印度傳入西藏、中國、日本之密宗。(參閱“密宗”4477)

  (二)狹義之真言宗,特指流傳于日本之密宗。爲日本八宗之一。以“即事而真”、“叁密加持”爲主要法門。又稱真言陀羅尼宗、真言密宗、秘密宗、曼荼羅宗、瑜伽宗、陀羅尼宗、叁摩地宗。以重視念誦真言(即咒語),故稱真言宗。開祖爲弘法大師空海(774~835)。相對于最澄所傳之天臺密宗(即臺密)而言,又稱東密。其法統由教祖大日如來(即摩诃毗盧遮那)傳金剛薩埵(二祖)、龍猛(叁祖)、龍智(四祖)、金剛智(五祖)、不空(六祖)、惠果(七祖)、空海(八祖),稱爲付法八祖。其根本聖典爲大日經(善無畏譯)、金剛頂經(不空譯),稱爲兩部大經。另又依准蘇悉地經、瑜只經、釋摩诃衍論、菩提心論、大日經疏等經軌與論釋。此外,空海自撰之十住心論、秘藏寶鑰、辨顯密二教論、即身成佛義、聲字實相義、吽字義、般若心經秘鍵等,亦極爲重要。其教義大綱系講說六大(體)、四曼(相)、叁密(用)等叁大圓融,建立兩部曼荼羅,而以“即身成佛”爲其主旨。自空海極力弘傳,依據顯密二教判與十住心而建立橫豎二判之純密教,以表示勝于其他諸宗,密宗雖衰于印度、中國,卻于西藏、日本永傳不墜。

  延曆二十叁年(804),空海入唐,師事惠果,大同元年(806)返國,以時機相應,受朝野歸仰。自來日僧入唐請回經籍者雖有所謂入唐八家,然得七祖之嫡傳、化風之盛,則無出空海之右者,故以之爲付法第八祖,並被尊爲日本真言宗開祖。弘仁七年(816),于高野山創設金剛峰寺。弘仁十四年,嵯峨天皇賜予東寺(即教王護國寺),遂與金剛峰寺同爲此宗之根本道場。門人甚多,以真濟、真雅、實慧、道雄、圓明、真如、杲鄰、泰範、智泉、忠延等十人最爲傑出,或媲美爲世尊之十大弟子。空海與此等門人大揚宗風,而予平安時代社會各階層以極深之影響。然于空海寂後百年頃,事相之傳承分成小野、廣澤兩大流派。即于真雅之下有源仁,源仁之下有益信、聖寶二哲。益信之後,經數代至寬朝時,其門流稱廣澤流;聖寶之後,經數代至仁海時,其門流稱小野流。二者複各分六流,合稱野澤十二流,其後更生叁十六流、七十余流。

  廣澤流以益信爲開祖,以嵯峨之遍照寺爲中心道場,宇多天皇對益信備極敬仰,昌泰二年(899)歸依、落發、受具足戒,延喜元年(901)灌頂傳法而成法皇,置其僧房于花園(禦室)之仁和寺,自此,仁和寺即成廣澤流之根本道場。至寬助時,廣澤流大別分出六派,稱廣澤六流:(一)仁和寺禦流,由覺法法親王開出,住持皆由皇子出家之法親王擔任,此即日本皇族寺院門迹製度之嚆矢。(二)保壽院流,由永嚴開出。(叁)  西院流,由信證開出。(四)華藏院流,由聖慧法親王開出。(五)忍辱山流,由寬遍開出。  (六)傳法院流,由覺鍐開出。

  小野流以聖寶爲開祖,聖寶嘗習叁論、法相、華嚴,尤精叁論,以東大寺東南院爲根本道場,專弘叁論,同時又傾慕修驗道之祖役小角之行迹而于山中修行,故後世稱之爲修驗道之中興人物。于其師真雅示寂後,從真然受密法灌頂,又從源仁受東密之奧密,聲譽與益信齊。寬平九年(897),其所建之醍醐寺被列爲官寺,而與廣澤流之仁和寺並峙。聖寶之下,先後傳觀賢、淳祐、元杲、仁海,爲小野流之極盛期,仁海與廣澤流之寬朝,號稱東密二大重鎮。仁海之下有成尊,成尊門下出義範、範俊、明算。義範之下傳勝覺,範俊之下傳嚴覺,由此二人各出叁流,成爲小野六流:(一)叁寶院流,由定海開出。(二)理性院流,由聖覺開出。(叁)金剛院流,由聖賢開出。(四)勸修寺流,由寬信開出。(五)隨心院流,由增俊開出。(六)安祥寺流,由宗意開出。

  開出廣澤傳法院流之覺鍐,于天承元年(1131)登高野山,創建大傳法院,並兼任金剛峰寺座主,其時爲平安末期。高野山與東寺向來主張“大日如來本地法身說”,覺鍐則針對高野山之說而提倡“自性加持身說”。由是兩派乃告分裂,高野山派稱爲古義真言宗,覺鍐及其擁護者則稱爲新義真言宗。其後覺鍐由于高野山徒之忌,于保延六年(1140)移至和歌山縣之根來,奠立新義派之基礎。覺鍐之下有兼海、證印,兼海之後有賴瑜,亦主張“加持說”,並受報恩院流賢深之付法,開出中性院流,至聖憲時,集加持說之大成,確立新義派之基礎。根來遭毀後,專譽、玄宥各住大和長谷寺、京都智積院,各建法幢,開創豐山(長谷寺)、智山(智積院)二派。至于高野山,則有宥快、長覺等固持“本地說”,其後傳長譽、快全、成雄、仟遍、印融等。至江戶時代,慧光、昙寂、道空、弘道等人輩出,致力融合新古二說,至後豐山之法住而集大成。

  日本真言宗自根本之小野、廣澤二流開始,雖衍生衆多流派,然中世以來僅大別爲新義、古義二派,江戶時代,古義派多屬高野山,新義派則隸屬智山、豐山二山。明治五年(1872)設立教部省,初以高野山爲古義派之總本山,以智、豐二山爲新義派之總本山,由二派叁山之住職輪流出任真言宗管長,未久以東寺得古義總本山之認可,遂由二派四山交替任管長職,統轄全日本真言宗寺院。十一年,仁和、大覺、廣隆、神護、法隆、西大、招提等七山合爲西部真言宗,別置管長,四山輪流製乃廢,而東寺、高野二山則號真言宗。翌年,內務省命廢各部派管長,而應以一宗設立一管長,乃以東寺爲此宗之總本山,設法務所,以統轄全宗。十八年,智、豐二山合稱真言宗新義派。二十九年,醍醐寺請願獨立一派。叁十叁年,古義派中,仁和寺稱真言宗禦室派,高野山爲高野派,大覺寺爲大覺寺派,醍醐寺爲醍醐寺派,東寺、勸修寺、隨心院、泉湧寺等四山合稱真言宗;新義派中,智、豐二山亦分裂,各稱新義真言宗智山派與新義真言宗豐山派,別置管長。四十年,真言宗四山亦分裂爲真言宗東寺派、真言宗山階派(勸修寺)、真言宗小野派(隨心院)、真言宗泉湧寺派。大正十四年(1925),高野、禦室、大覺寺叁派聯合,以金剛峰寺爲總本山,其他二寺爲本山,改稱古義真言宗。昭和六年(1931),小野派又以善通寺爲本山,派名改爲善通寺派。

  目前古義真言宗較重要者有七大派,即:(一)真言宗高野派,宗祖空海,本山在高野山金剛峰寺,空海于嵯峨天皇弘仁七年(816)上表請此地,賜“高野山”。末寺(隸屬本寺之寺院)有二七六○所。依古義各派聯合製規,金剛峰寺座主任真言宗聯合高野山大學總理及高野山中學校長,並協同各寺派經營京都專門學校及東寺中學,以教育門下子弟。(二)真言宗山階派,宗祖空海,派祖嚴覺,大本山在山科勸修寺。爲昌泰叁年(900),醍醐天皇之母後發願所建,以承俊爲開山。有末寺一二○余所。並協同各寺派經營京都專門學校及東寺中學校,以教育本派子弟。(叁)真言宗醍醐派,宗祖空海,派祖聖寶,總本山在山城醍醐寺。派祖聖寶受空海法孫源仁之付法,于清和天皇貞觀十六年(874)開創醍醐寺爲修法道場,其法流稱小野流。領有末寺九四○余所,並協同各寺派等,經營京都專門學校及東寺中學校。(四)真言宗禦室派,宗祖空海,派祖爲寬平法皇(宇多天皇),本山在山城禦室仁和寺。仁和寺爲光孝天皇敕願,于仁和二年(886),在小松鄉大內山麓創建。本派又衍出廣澤禦流、西院流、保壽院流、忍辱山流、傳法院流、華藏院流等派。末寺有一二○○余所,並協同各寺派經營京都專門學校及東寺中學校,以教育門下子弟。(五)真言宗東寺派,空海爲開祖,總本山在京都東寺。弘仁十四年(823),嵯峨天皇將東寺賜予空海,專研修真言宗之經律論,成爲弘通真言之根本道場。末寺有一八○余所,並協同各寺派在東寺境內設立京都專門學校及東寺中學校,以教育派下之子弟。(六)真言宗善通寺派,宗祖空海,派祖增俊,大本山在贊岐國善通寺。末寺有叁十余所,並協同各寺派在京都東寺境內經營專門學校及東寺中學校等,以教育子弟。(七)真言宗泉湧寺派,宗祖空海,開祖俊艿,大本山在京都泉湧寺。俊艿于建久年間入宋學法,歸日後複興泉湧寺,使之成爲臺、密、禅、律四宗兼學之道場。末寺有四十余所,並協同各寺派經營京都專門學校及東寺中學校。

  又新義真言宗之兩大派,分別爲:(一)新義真言宗智山派,略稱智山派。宗祖空海,派祖覺鍐,中興開祖玄宥,總本山在京都智積院,乃德川家康所捐獻。末寺有叁○七○余所,並于東京設立智山專門學校,以教育本派子弟。(二)新義真言宗豐山派,略稱豐山派。高祖空海,宗祖覺鍐,派祖專譽,總本山在大和豐山長谷寺。末寺有二九九○余所,昭和元年(1926)聯合天臺、淨土兩宗于東京設立大正大學,以教育本派子弟。(參閱“入唐八家”262、“空海”3479、“密宗”4477、“覺鍐”6801)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真言宗”的解釋

  (流派)聖位經曰:“真言陀羅尼宗者,一切如來秘奧之教,自覺聖智修證法門。”依之而稱爲真言宗。故本宗之得名,正爲佛說之號也。四家大乘中,法相宗依深密經之法相品,叁論宗依所依之論數,天臺依所依之住所,華嚴宗依所依之本經,皆是末學人爲之立名。真言之名,爲約于叁密中語密之名,約于語密者,以叁密中普利益人之語密最爲廣大故也。就本宗之傳來而論。大日如來越叁世之一時,于色究竟天之法界心殿,對金剛薩埵等從心流出自內證之內眷屬,爲自受法樂說大日經,又于真言宮殿說金剛頂經,金剛薩埵結集之(日本臺密謂阿難亦預之)。其後釋迦佛滅後約八百年頃,龍猛(龍樹)菩薩咒七個白芥子投之,開十六丈(表示金剛界之十六菩薩)南天之鐵塔,親從金剛薩埵傳受兩部之大經(臺宗雲大日經于塔外由文殊菩薩傳受),而龍猛傳之于龍智,龍智保壽至七百歲,授大經于善無畏,善無畏老齡七十九,攜大日經及蘇悉地經于唐玄宗開元四年丙辰來長安,開元十二年譯蘇悉地經叁卷,十叁年譯大日經七卷,沙門寶月譯說之,沙門一行筆授之,且作其疏。而金剛頂者,龍智授之金剛智,金剛智授之不空。金剛智赍十萬頌之金剛經,伴年少十四之不空,開元八年來長安,不幸于海上逢暴風,投其經本于海中。開元二十九年,金剛智入滅,天寶元年,不空還南天竺,逢龍智,複受十萬頌之大本,于天寶五年歸唐,同十二年,譯出教王經十卷。吾國真言宗于是大盛。不空門下有含光,慧朗,慧果。含光慧朗,法統不盛。慧果門下有義明,義圓,惠日,惠應,義操,及日本之弘法。義操門下有義真,海雲,法全。惠應門下有文[王*密]。義真門下可考者,惟日本之圓仁等。法全門下有造玄,而日本之圓仁等亦就學焉。法全以後,真言遂衰。宋代雖有法賢,施護,法天等,譯出密部經論,而無足見者。元世發思八出,乃唱變態的密教,即今西藏之紅衣派喇嘛教是也。而日本自弘法學成回國,密教大盛。至于今不衰。叁國佛教略史曰:“真言宗者,依秘密真言爲宗,故名。此宗弘傳由來,以大日如來爲秘密教主。大日如來于法界心殿開示兩部之秘密,金剛薩埵親受灌頂職位,是爲真言秘密第二祖。薩埵承持秘法,待人傳弘。及龍樹菩薩開南天鐵塔,親禮薩埵,受傳法儀軌,是爲第叁祖。龍樹傳之龍智菩薩,爲第四祖。龍智壽七百歲,授之金剛智叁藏,爲第五祖。叁藏該通大小,總持顯密。來于長安,傳弘密教。亦爲支那傳密宗之第一祖也(善無畏雖先來,未開宗立教,無有承者,故不入列祖之數)。時不空叁藏年甫十四,從金剛智來,能通漢語,與智共譯經。叁十七歲,還天竺,更遇龍智菩薩受瑜伽秘密法,是爲第六祖。亦支那之第二祖。天寶五年,再來京師,大譯經論,總出七十七部一百一卷。漢地密教之盛者,叁藏之力也。叁藏門下惠果等八人爲上首,並弘傳叁密之妙法。(中略)叁密相應,即身成佛之義。叁密者,手結印契,口誦陀羅尼,心觀阿字本不生之理是。”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真言宗”的解釋

  依秘密真言而爲宗,故名真言宗。又真言屬秘密藏,爲如來叁密中之語密,故又稱爲密宗。 - 陳義孝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真言宗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