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梵語pravr!tti-vijn~a^na。唯識宗所說轉起之前七識,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等前七識。轉,轉變、改轉、轉起、轉易之義。謂前七識以阿賴耶識爲所依,緣色、聲等諸境而轉起,能改轉苦、樂、舍等叁受,轉變善、惡、無記等叁性,故稱七轉識。又梁譯攝大乘論釋卷二稱之爲“生起識”,然僅指前六識,而不包括第七識。[入楞伽經卷二、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一、卷六十叁、成唯識論卷二至卷四、成唯識論述記卷叁本](參閱“七轉識”122)
(二)第八阿賴耶識之異名。爲唯識宗所用。阿賴耶識有十余種異稱,以阿賴耶識乃諸法所依起者,故有此異稱。[唯識論了義燈卷四本]
(叁)爲轉識得智、轉識成智之略稱。唯識宗主張,改轉有漏之第八阿賴耶識、第七末那識、第六意識及前五識,可依次得無漏之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此即轉識得智之義。[成唯識論卷十](參閱“轉識得智”6626)
(四)爲大乘起信論所說五意之第二。“無明門”中之“轉相”,于“識體門”稱爲“轉識”。即轉變業識(爲五意中之第一)之根本無明爲能見之識。亦即與業識産生之同時,轉生見照之主觀作用。法藏之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中末除了五意之第二稱爲轉識外,亦以“事識”稱轉識。若配于八識,則五意之第二爲轉識者,屬于第八識;事識爲轉識者,屬于前六識。又慧遠之大乘義章卷叁末依起信論之意,解轉識爲第七識之異名,此異于法藏所說;複指事識爲轉識,此則同于法藏之觀點。
(術語)起信論所說五識之一。無明門中之轉相,識體門謂之轉識。業識之根本無明,一轉而爲能見之識者。[囗@又]唯識論所說八識中第八阿賴耶識,謂之本識,其余七識,謂之轉識。七轉識是也。以此爲本識轉生之末識故也。[囗@又]轉有漏之八識而得無漏之四智,謂之轉識。見轉識得智項。
1.唯識論說八識中的第八阿賴耶識爲本識,其余七識都叫做轉識,因由第八識轉生。2.轉有漏的八識而成爲無漏的四智。見轉識成智條。 - 陳義孝編
唯識宗以前七識爲七轉識。轉是轉變、轉起的意思,眼、耳、鼻、舌、身、意、末那等前七識,以阿賴耶識爲所依,緣色、聲、香、味、觸、法等諸境而轉起,能改轉苦、樂、舍等叁受,轉變善、惡、無記等叁性,故稱七轉識。再者,前六識對第七識而言稱爲六轉識。 - 于淩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