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于北平宣武门外。又称悯忠寺。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征辽东高丽失利,翌年大败于安市城,将兵遗骸集葬于营州柳城,而于幽州建寺以吊其灵。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建成,赐名悯忠寺。安史之乱时,改名顺天寺。明正统二年(1437)寺僧相瑢修葺,改名崇福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名法源寺,自是传扬律宗。寺内有大雄宝殿、戒坛、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愍忠台、东西两塔等。寺中珍藏辽金碑碣甚多,并有明藏两部。法源寺在历史上是一座名刹,宋钦宗被掳,曾拘留于本寺内。金大定十三年(1173)曾以本寺作策试女真进士之考场。宋遗臣谢枋得亦曾被拘于此。
至民国以来,本寺渐成为北平佛教文化重镇,如民国四十五年(1956)九月创办中国佛学院,致力于僧才教育。六十九年五月成立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又同年十二月,为纪念弘一大师诞生一百周年,举办弘一大师书画金石音乐展。[大清一统志卷七、畿辅通志卷一七八、顺天府志卷十六、京师坊巷志卷八、燕都丛考卷三、春明梦余录卷六、燕楚游骖录卷二、
旧都文物略、新续高僧传卷三十二、卷三十八、支那文化史迹解说卷十二](参阅“愍忠寺”5451)
(二)位于台湾台南学甲镇。创设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原名万成堂。民国五十四年(1965)永锡法师重建大殿,改称法源寺。五十七年增建五层灵山塔,并扩建火葬场,创办幼稚园,后又续建圆通宝殿、寮房、斋堂等。
中国佛教古寺。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相传唐太宗为悼念征辽陈亡将士,于贞观十九年(645)诏令修建,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建成。初名悯忠寺,安史之乱时,史思明改为顺天寺。辽清宁三年(1057)幽州大地震,寺毁,后又修复。明正统(1436~1449)年间重修,改名崇福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又改为法源寺。北宋钦宗被金兵掳至燕京,曾被拘留寺内。金大定十三年(1173)曾作策试女真进士的考场。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宋朝遗臣谢枋得被拘在此,绝食至死。寺共七进六院,布局严谨。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大悲坛、藏经阁及东西廓斗争庑等。所藏历代文物有唐《无垢净光宝塔颂》,辽《菩京大悯忠寺菩萨地宫舍利函记》,北齐石造像,唐石佛像,五代铁铸像,宋木雕罗汉,元铜铸观音,明木雕伏虎罗汉,均为雕刻艺术和铸造技术的佳作。现经修缮一新,建有玄奘纪念堂,陈列玄奘法师的头骨及其著述等纪念物。中国化学院今设寺内。(畅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