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唯识宗所说“法处所摄色”五种之一。指分析虚空、青、黄等不具质碍性之显色及明、闇、光、影等空界色而令至物质之最小单位“极微”者。除一切有形之物质外,吾人所见空漠之明、闇等,称为空界之色;此色至远,故称迥色;分析此至远之空界色至于极远,称为极迥色。此极迥色非为眼识之所对,而为意识之所缘,故于十二处中不摄于色处而摄于法处。[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一、大乘义林章卷五末](参阅“法处所摄色”3389)
杂集论一卷八页云:极迥色者:谓卽此离余碍触色。卽是分析影光明暗至极微色也。 - 朱芾煌
法处所摄色之一。迥者深远义,这是指影、光、明、暗、迥色、空一显色等细色,这是有对色中的假色(无形之色相),也是以极微为体的独影境。大乘修观行者,以法空观(第六意识假想之慧),观想有对色中假色(即影、光、明、暗等),及空一显色等(无形之色相,名空界色),渐次分析至极微时,名曰极迥色。又义,观想青、黄、赤、白显色至极远而难见名极迥色。参阅“法处所摄色”条。 - 于凌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