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长时随逐、眠伏于第八识中之十二种烦恼。据众事分阿毗昙论卷三载,十二随眠即:(一)贪欲,谓于顺意之境,爱染念着,而生悦乐。(二)嗔恚,谓于不顺意之境,无所爱乐,而自生嗔忿。(三)色贪,谓于色界爱乐净法,贪着禅味。(四)无色贪,谓于无色界识处等定,爱乐顺意,心生味着。(五)无明,谓于事理等法,无所明了,障覆真性。(六)身见,谓于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为身。(七)边见,谓于身见上,计我或断或常,随执于一边。(八)邪见,谓由计断常,不信因果,以为无作无得,起见诽谤。(九)见取,谓因此见,而能通至非非想天,信此非余,执劣为胜。(十)戒取,谓执邪为道,非因计因,如持鸡狗等戒,以为可得清净解脱。(十一)慢,谓贡高自举,轻慢他人。(十二)疑,谓于谛理不能解了,心生犹豫,是非不决。
(名数)于前十随眠中分贪之一,为欲贪色贪无色贪(即三界之贪)之三,是为十二随眠。见众事分阿毗昙论三。
(名数)见随眠条。
[出众事分阿毗昙论] 谓欲等烦恼。长时随逐。眠伏藏识之中。故名随眠。(藏即含藏之义。藏识即第八识也。)一欲贪谓于可意之境。爱染念着。而生悦乐也。二嗔恚谓于不可意之境。无所爱乐。而自生嗔忿也。三色贪谓于色界爱乐净法。贪着禅味也。四无色贪谓于无色界识处等定。爱乐可意。心生味着也。五无明谓于事理等法。无所明了。障覆真性也。六身见谓于五阴等法中。强立主宰。妄计为身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七边见谓于身见上。计我或断或常。随执一边也 - 明·一如等 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