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一作十波罗夷。有显密两种。
又名十波罗夷,即梵网经中所说的十无尽藏戒,因此种戒的戒相虽只有十种,但是已经包含了法界一切之戒,故名无尽藏戒。又因别于四十八之轻戒,故称为重,谁要是犯了,即得波罗夷罪。十重戒是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嗔心不 - 陈义孝编
梵网经云:“佛告诸佛子言:“有十重波罗提木叉,应当学,敬心奉持。””
第一、杀戒 谓慈心怜愍,不断一切命也。经云:“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杀,应起常住慈悲心,孝顺心,方便救护一切众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波罗夷罪。”
第二、盗戒 谓不攘窃他人一切财物也。经云:“一针一草,不得故盗。应生佛性孝顺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而反更盗人财物,是波罗夷罪。”
第三、淫戒 谓守礼自防,不应行欲事也。经云:“应生孝顺心,救度一切众生。净法与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择亲属,是波罗夷罪。”
第四、妄语戒 谓言当诚实,不应虚妄诳他也。经云:“应生正语正见,亦生一切众生正语正见。而反更起一切众生邪语邪见邪业,是波罗夷罪。”
第五、酤酒戒 谓酒能昏神乱性,故不应酤也。经云:“一切酒不得酤,是起罪因缘。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而反更生一切众生颠倒之心,是波罗夷罪。”
第六、说四众过戒 谓不应说他人好恶长短也。经云:“闻外道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辈,令生善信。若反更自说他人罪过,是波罗夷罪。”
第七、自赞毁他戒 谓不自矜伐,不谤他人也。经云:“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毁者,是波罗夷罪。”
第八、悭惜加毁戒 谓心无鄙吝,悉舍所有也。经云:“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人所须,一切给与。而以恶心嗔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草,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反更骂辱者,是波罗夷罪。”
第九、嗔心不受悔戒 谓不应生忿怒之心也。经云:“应生一切众生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顺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嗔不解者,是波罗夷罪。”
第十、谤三宝戒 谓于佛法僧所,常见恭敬尊重,不应谤毁也。经云:“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矛剌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孝顺心,而反更助恶人邪念妄见,是波罗夷罪。” - 明·杨卓
受菩萨戒弟子要持十重戒和四十八轻戒。又名十波罗夷。即梵纲经中所说的十无尽藏戒,因此种戒的戒相虽只有十种,但是已经包含了法界的一切之戒。故名无尽藏戒。又因别於四十八之轻戒,故称为重戒。谁要是犯了,即得波罗夷罪。十重戒是: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酗酒戒、说四众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瞋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
- 梵心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