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四安乐行?四安乐行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丁福保佛学大词典、三藏法数、佛学次第统编中都找到了“什么是四安乐行”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四安乐行”的解释

  安乐,梵语sukha-viha^ra。指四种可令获得安乐之行法。据法华经卷四安乐行品及法华文句卷八下等载,菩萨于恶世末法,弘扬法华经时,应安住于四种法,称为四安乐行。即:(一)身安乐行,谓身若远离豪势、邪人邪法、凶险嬉戏、旃陀罗、二乘众、欲想、不男之人、危害之处、讥嫌之事、畜养年少弟子沙弥等十事,则可常好坐禅,修摄其心,故称身安乐行。(二)口安乐行,谓口若远离说过、轻慢、叹毁、怨嫌四事,则可得安乐,修摄其心,故称口安乐行。(三)意安乐行,谓意若远离嫉谄、轻骂、恼乱、诤竞四事,而为众生平等说法,则可得常好安乐,修摄其心,故称意安乐行。(四)誓愿安乐行,谓于法华经不闻不问、不知不觉、不信不解之众生,生起慈悲心,而立誓自己若证得正觉时,必以神通力、智慧力导引之,使之入于法华实道中,发此誓愿而常好修摄自行,故称誓愿安乐行。四安乐行之名称有多种,然一般多用上述法华文句卷八下所举之身、口、意、誓愿等四安乐行之立名。

  此外,慧思之法华经安乐行义中,将上述四安乐行依次称为正慧离着安乐行、无轻赞毁安乐行(又作转诸声闻令得佛智安乐行)、无恼平等安乐行(又作敬善知识安乐行)、慈悲接引安乐行(又作梦中具足成就神通智慧佛道涅槃安乐行)。另大明三藏法数卷十四,则依华严宗澄观之说,举出毕竟空行、身口无过行、心无嫉妒行、大慈悲行等四安乐行

  关于修行四安乐行之菩萨,据法云之法华义记卷七载,佛为接引下品菩萨而说四安乐行,使其于五浊恶世中,藉修行此四安乐行,而于弘扬法华经之誓愿,不生退转之心。然天台大师智顗则认为系佛为圆教初发心之行者而说,使其能远离浊乱、忧恼,而自行化他。至于忍力成就之诸大菩萨,则因其神通自在,深知权实之义,能随顺众生之机缘以弘经度化,故不须特别示以修行之方轨。另三论宗嘉祥大师吉藏则于其法华义疏卷十,主张四安乐行系为小行之人而说,因其弘经之心常生退转,故佛明示修四安乐行能常受快乐,以策励之。

  另就四安乐行之行体而言,道生之法华经疏卷下,以四行之体依次为心栖于理、身口无过、离嫉妒、慈悲;法云以其为智慧、说法、离过、慈悲心;智顗则以止、观、慈悲三者为四行之通体;吉藏虽仅以正观为四行之通体,然因四行力用之不同,而有四种之别,即观实相之义为第一行,正观离过为第二、第三行,正观空寂(能拔苦与乐)为第四行。

  此外,法华文句卷八下,以依事、附文、法门三释,详解“安乐行”一词逐字之义。[法华玄义卷四之下、法华玄论卷八、法华经玄赞卷九、法华文句记卷二十三](参阅“安乐行”2407)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四安乐行”的解释

  (名数)法华经安乐行品所说之四种安乐行,安行法华之法也。(一)身安乐行。谓身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豪势,二神人邪法,三凶险嬉戏,四旃陀罗,五二乘众,六欲想,七五种不男之人,八危害之处,九讥嫌之事,十畜养年少之弟子沙弥小儿。身既远离此十事,则得常好坐禅,修摄其心,故名身安乐行。(二)口安乐行。谓当远离四种之语:一不乐说人及经典之过,二不轻慢他,三不赞他,亦不毁他,四不生悲恨之心。口能如是,则得安乐修摄其心,故名口安乐行。(三)意安乐行。意远离四种之过:一嫉谄,二轻骂,三以大行诃骂小行之人,四争竞。意远离此四种,则得常好安乐,修养其心。故名意安乐行。(四)誓愿安乐行。宜于此法华经向不闻不知不觉之众生,起慈悲心,谓我欲得阿耨菩提,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使入是法中,发此誓愿常好修摄自行,故名誓愿安乐行。

【三藏法数】对“什么是四安乐行”的解释

  [出华严经疏]  此四安乐行者。乃清凉澄观国师。依法华经安乐行品而立。谓涅槃之果。名为安乐。修此行者。能趣涅槃。故名安乐行。又住此四行。则身静神定。外苦不干。故名安乐行。(梵语涅槃。华言灭度。)一毕竟空行毕竟空行者。心境两忘。空有双会也。法华经云。行处近处。谓以观照理。如理而行。名为行处。复观一切法空。即近于理。名为近处。以行处近处。终归于空也。二身口无过行身口无过行者。谓身能远离杀盗等过恶。口能远离妄言绮语等过恶。法华经云。若读经时。不乐说人 - 明·一如等 撰

【三藏法数】对“什么是四安乐行”的解释

  [出法华文句]  谓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身安心乐。乃能进行。故名安乐行。一身安乐行谓身应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远离豪势。二远离邪人邪法。三远离凶险嬉戏。四远离旃陀罗。五远离二乘众。妨修大乘之行故。六远离欲想。七远离不男之人。八远离危害之处。九远离讥嫌之事。十远虽畜养。既远离已。常好坐禅。修摄其心。是名身安乐行。(梵语旃陀罗。华言屠者。二乘者。声闻。缘觉乘也。)二口安乐行谓口应远离四种语。一不乐说人及经典过。二不轻慢。谓不倚大乘而轻蔑小乘也。 - 明·一如等 撰

【佛学次第统编】对“什么是四安乐行”的解释

  法华文句云四安乐行:谓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身安心乐,乃能进行,故名安乐行。
  一、身安乐行  谓身应当远离十种之事。
  一、远离豪执。
  二、远离邪人邪法。
  三、远离凶险嬉戏。
  四、远离旃陀罗。
  五、远离二乘众妨修大乘之行故。
  六、远离欲想。
  七、远离不男之人。
  八、远离危害之处。
  九、远离讥嫌之事。
  十、远离畜养。
  既远离已,常好坐禅,修摄其心,是名身安乐行。
  二、口安乐行  谓口应远离四种语。
  一、不乐说人及经典过。
  二、不轻慢谓不倚大乘而轻蔑小乘也。
  三、不赞他亦不毁他。
  四、不生怨嫌之心。
  善修如是安乐行故,是名口安乐行。
  三、意安乐行  谓意应弃四种恶。
  一、不嫉谄。
  二、不轻骂谓不应以大行而呵骂小行之人也。
  三、不恼乱。
  四、不争竞为一切众生平等说法。
  是名意安乐行。
  四、誓愿安乐行  谓由众生不闻不知不觉,于是起慈悲心,誓愿为说。故经云:“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随在何地,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是名誓愿安乐行。” - 明·杨卓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四安乐行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